“前几日写了几篇关于扬州区县的文章。赞有之,骂亦有之。赞的也好,骂的也好,无非都是希望家乡变得更好。希望大家高兴时可以会心一笑,看到妙处可以拍大腿,看到窝火时,那就继续努力吧。”——单问者年6月16日
话说扬州一家召开区域发展会议。这些年,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超过了盐城,为苏中正名了。但苏中三兄弟中的南通发展迅猛,再过几年,怕是不跟苏中玩了。扬州提议大家畅所欲言。
江都说,往东走,抱紧上海苏南大腿。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和泰州携手共进。说不定哪天泰州就回来了。到那时,我大江都就是区域中心了。听到此,邗江立马站了起来,“你说谁是中心?”
仪征说,往西走,紧抱南京大腿。苏南在江对面,一直把我们当苏北。再看看镇江发展得如何?现在南京正在努力提高省会首位度,轻轨都通过来了。说不定,我大仪征哪天就变区了。听到此,扬州担忧地问:“你说你要变成谁的区?”
高邮说,往哪走都无所谓。只要扬州带我们往哪走,我们就往哪走。扬州要是没想好往哪走,我们就先自己走走。以后变不变区也无所谓,看看江都也发展得不咋地。反正不管怎么走,别惦记我大高邮湖边的那几块地就行。听到此,广陵眼睛一亮:“什么湖?”
眼见众人争论不休,大宝应清了清嗓子:“我有个想法,不知道说不来合适不合适。”众人纷纷表示然。大宝应看到大家这么肯定,于是更自信地说:“我不是对在座某人有意见,我是对在座诸位都有意见。一个说往东,一个说往西,一个想成为中心,一个想成为南京的新区,一个惦记人家家里的地。如此争论来争论去,怪不得发展不如人家。我倒觉得,我们应该换种思路。”
当众人伸长脖子,竖起耳朵一听究竟。只听大宝应缓缓吐出三个字:“往北走!”“滚!”众人怒斥。
其实,但凡家里有争论时候,大宝应一般都不怎么发言。在扬州家里,大宝应经济总量最低,基础相对较差,一般不发言。说实在的,这些年,扬州不管是东扩还是西进,跟大宝应关系好像也不是特别大。不管是市改区还是撤县设区,跟大宝应也没啥关系。
就是想建立宁镇扬一体化示范区,离大宝应也远得很。大宝应环顾四周,和扬州主城区隔着个大高邮,和泰州主城区隔着个兴化,东边是远方的盐城,离自己最近的反倒是北面的淮安市辖区。
从历史和文化上看,大宝应和淮安的关系一点不比扬州差。想当年,大宝应可是统领淮阴、盐城、高邮诸路人马。当然了,历史上的东西就不提了。想我泱泱中华,谁家又没有阔过?
跟着扬州发展,反正也就这样了。毕竟,自个离得太远,到市中心多公里,反正到邗江、广陵、江都都不大方便。到盐城市中心有80多公里。到淮安市中心反倒只有40多公里。
想通轻轨到扬州什么的想都别想,高邮还可以想想。反倒是因为要造淮安扬州镇江铁路,让大宝应有幸坐上了高铁。这高铁来了,出门方便多了。到扬州更便捷了,就是,到淮安,那叫无缝对接。
宝应并入淮安并不现实,搞块地共同开发倒是可行的。虽然现在淮安不咋地,但努力成为苏北城市中心的淮安,过几年将会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只要,省里肯投资。如此一来,宝应可以分得一些发展红利。毕竟,宝应在扬州眼里,就是个小个子。但是在淮安眼里,那就是一块大肥肉。
如果以一种大家可以接受的方式和淮安协同发展,那么,大宝应就可以从一个被扬州遗忘的角落,变成苏中接轨苏北的北大门和淮安城市发展的南大门。战略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了。到那个时候,扬州也会反过来高看宝应几眼。
其实,宝应不要纠结于被叫做苏中还是苏北。默默待在扬州做苏中的冷门县城,不如创造条件做苏北的热门县城。不管苏中、苏北,在苏南人眼里,都是苏北。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条件就是,淮安要受到省力的足够重视和大力支持。要是淮安在苏北中心城市竞争中输给徐州或者连云港(宿迁就不大可能了),那么,宝应这颗区域发展闲子依旧只能做闲子,直到时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