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月是故乡明最忆是扬州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3/3/22 7:54:00

「本文来源:扬州日报」

又到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远在世界各地的扬州人,又思念起万里之外的故乡。近日,记者特地连线采访了7位海外扬州人,倾听他们浓浓的思乡情和暖心的祝福语。

又想起小时候和父母去瘦西湖赏月

人物名片:陆晓彧(美国麦尔文特制药公司生物计量学部门总监)

“非常想念儿时的中秋节,儿时的扬州!”手机另一端,身为美国一家制药公司部门总监的陆晓彧感慨地对记者说。年,她离开祖国,前往美国学习深造,先后读了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和数学博士,目前专门从事药物方面的统计研究工作。

近些年来,因为父母年岁大了,陆晓彧每年都会回到扬州,在家乡待上一两周,好好地陪伴父母。

每逢佳节倍思亲。陆晓彧又想起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去瘦西湖赏月的情景,想起美丽的瘦西湖,想起瘦西湖夜晚的灯光,熙熙攘攘的人群,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最怀念奶奶用白棉花扯出的小兔子

人物名片:梁雨霞(旅德学者)

梁雨霞是宝应县西安丰镇人。年,她从南京大学应用物理系毕业。年赴德国进修,两年内获得德国工商管理硕士、环保与粮食技术硕士两个学位。

身在异乡,她常常想到家乡。中秋节快到了,梁雨霞又想起去世的爷爷奶奶。她回忆,家门前有一条河,家里开棉花店,过年过节的事情,都是奶奶操办。中秋节,重视仪式的奶奶会在小院里摆上荷藕、菱角、月饼之类的食品敬供月亮。而最快乐的事,是奶奶用雪白的棉花扯一个兔子出来,再贴上两片红纸,就是红眼睛了。“分月饼总是爷爷的事,月饼齁甜,掉下来的屑屑,我都会吃得光光。”梁雨霞说。

又到中秋,几天前,在德国慕尼黑,梁雨霞特地穿上绛红色的中式礼服拍了一段视频,给父老乡亲、亲人朋友、老师同学送上美好祝福。

难忘父亲为全家切大月饼,泡一壶茶

人物名片:陈涛(泰国NationTechEnterprise公司执行总经理)

30多年前,陈涛和姐姐先后随父母移民泰国。在异国他乡,陈涛和家人努力拼搏,拥有成功的事业,美满的家庭。

许多年来,青少年时代的美好回忆,始终伴随着陈涛一路成长。中秋记忆里,父亲将一块大月饼切成四块,再沏上一壶茶,全家人围桌而坐。“我和姐姐早就期盼着,今年的月饼要是肉馅的就好了……”

如今,在泰国,渗透着中国文化内涵的中秋佳节,吸引了越来越多当地人。陈涛说,他们愿意聆听有关中秋的传说,开心分享承载着无限情怀的月饼。“中秋临近,去泰国任何一家商场,都能买到包装精美,口味泰化的‘中国月饼’。如榴莲味的,绿茶味的,拉克蜜枣味的……”

两年前,陈涛年迈的父亲离世。中秋之夜,他和父亲一样,沏上一壶普洱,再将月饼切成数小块,用家里最漂亮的碟子,将其摆出几何式造型,招呼所有的家庭成员,一起坐下来,慢慢地品上一口,和孩子们讲讲在扬州时的陈年旧事。

还记得全家齐聚和爷爷一起过节

人物名片:张静(荷兰优嘉集团公司董事长)
  

电话另一端的张静,声音清亮,笑声朗朗。这位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扬州女子讲述着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历。她的爷爷是一位年入*的老红*,她小时候经常去爷爷住的干休所玩耍。

前不久,张静发起成立欧洲扬州联谊总会。前几天,大家相聚在一起,提前庆祝中秋佳节。“给到场的所有人发了月饼。”张静说,她也给公司的所有员工都发了月饼。

张静想到小时候在家乡,一到中秋,爷爷的几个儿女都会拖家带口赶到干休所相聚。“那种暖暖的幸福感一直伴随我至今。”张静说,虽然身在万里之外,却一直牵挂着家乡,特别是前不久疫情来袭。中秋佳节来了,祝愿家乡越来越好!

还是难以抵挡家乡味道

人物名片:仲俐(澳大利亚达尔文中学国际学生主管和海外交流项目负责人)

上世纪80年代末,仲俐辞职去了法国。年,她随在外留学的丈夫,远赴澳大利亚,任该国联邦科学院高级技术员。年,她去了达尔文高中,负责国际留学生和海外交流工作。

20多年来,仲俐去过世界各地许多国家,但她总觉得家乡扬州最好。“在扬州长大、读书、工作,走得再远再久,对家乡的感情永远难以割舍。”仲俐说,她记得小时候过中秋节,父母做上一桌好菜,而父亲必定要去大麒麟阁买月饼。“有五仁的,椒盐的,黑芝麻的,每一种都非常好吃。”仲俐笑言,尽管知道月饼高糖高油,却还是难以抵挡浓浓的家乡味道。

年,仲俐赶在中秋回到扬州探望父母。在家待着的数月里,她竟不知不觉吃了多个月饼。她说,临走时还带了不少月饼到澳大利亚慢慢享用。一晃眼,仲俐已有两年没有回到家乡,特别挂念家乡的亲人。

还想去看不同的景点,吃各种风味小吃

人物名片:陈镇宁(阿根廷江苏商会执行会长)

目前,陈镇宁是拥有独立品牌的阿根廷Elefante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为了第一时间将中国新潮、时尚的电子产品打入阿根廷市场,他常年奔波于中国和阿根廷之间。

对于家乡扬州,“80后”的陈镇宁总是有一种难以言表的亲切感。他告诉记者,虽然小时候没在扬州长大,但家人常会带他回家乡。“去看不同的景点,吃各种风味小吃。”陈镇宁说,如今工作繁忙,他只要有空,每年都会回扬州看看。

陈镇宁说,为了宣扬祖国传统文化,每到中秋,父亲和他都会给所有的员工送上一盒月饼,让他们一起感受中国传统佳节的美好。

总想起那人山人海,随处连枝藕、月饼、菱角

人物名片:朱光文(安哥拉江苏商会会员)

“80后”,初中毕业,宝应县氾水镇氾西村人朱光文凭着过人的胆识和坚韧的意志,随着出国经商的大潮,硬是在非洲的安哥拉开创人生新篇章。

经过近10年的打拼,朱光文年在首都所在地罗安达省创立独资公司。

朱光文说,老家的中秋节可热闹了。“快到中秋时,到处都是人山人海,菜场里随处可见卖连枝藕、月饼、菱角的商贩……”朱光文回忆道,“月圆之夜,家人欢聚一堂,聊天、吃月饼,那是多么的幸福呀!”

今年的中秋,朱光文将和安哥拉江苏商会的同乡们一起度过。“我会在网上,向家乡的亲人们表达思念,送上祝福!”

通讯员陶金柱记者张庆萍

1
查看完整版本: 月是故乡明最忆是扬州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