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今洪泽区三河镇位于苏皖两省的淮安、宝应、盱眙三县交界处,有鸡鸣两省、犬吠三县之说。三河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抗战时期,三河位于新四*第2师淮南根据地、第1师盐阜根据地和第4师淮北根据地之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三河镇境内的绍武陵园是以中共淮宝县委书记李绍武烈士的名字命名的。李绍武的英勇事迹广为流传,但安葬在绍武陵园内的“二十五烈士”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年6月26日,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国民**开始向解放区全面进攻。7月29日,国民**队集结重兵突然向淮南路东解放区大举进攻,我淮南主力部队被迫向苏北撤退,淮南区*委书记萧望东和*区司令员周骏鸣等从黎城撤到淮宝,驻东双沟三庄。不久,又向北撤。
年2月,华东野战*第12纵队司令员陈庆先、*治委员曹荻秋率第34旅进至淮宝地区。24日,华东*区命令华东野战*第12纵队以第34旅为基础,重建淮南*区,统一领导淮南地区的*事斗争。华东野战*第12纵队命令第34旅第团自肥东青龙厂回津浦路东及淮宝地区。该团由旅副*委张雷平率领经凤阳、洪泽湖东渡到淮宝县境,归纵队直接指挥,打响了收复淮南的战斗。
年3月17日(农历)晨,华野第12纵第34旅第团副团长周振宣率2营6连和淮南支队部分地方干部为先头部队,从淮宝县高家大坟出发,乘船渡过南三河,在衡阳岗头南小新街东边的和尚庄和国民**队及还乡团遭遇,战斗十分激烈。敌人从铜城调来第71师一个团和两个营,又从马坝调来第63师青年*一部,加上人数众多的还乡团,敌众我寡,但我*毫无惧色。
和尚庄一带是开阔地带,事发突然,第2营第6连战士来不及构筑工事就投入战斗。两个小时后,第6连战士转移到上岗,那儿有一排坟地可做掩体,打得敌人不敢轻易靠前。第团*委得到第6连告急消息,立即带领第4连、5连渡过南三河,援助第6连。上午10时许,援*在和尚庄、*庄一带架起火炮和轻重机枪,向驻扎在小新街、上庵的敌63师青年*猛烈射击,形势顿时逆转,敌人被打得寸步难行。
战斗从早晨8时打到天黑结束,毙敌多人,我方伤27人、牺牲25人。烈士中有营部桂教导员(女),6连吴连长、肖指导员以及6连通讯员王长楼、后勤兵杨必抗等。后来这25位烈士的遗体,被支前民工转运至三河北岸,安葬在盱宝区福缘乡(今属三河镇)刘尖村刘庄组。年,绍武烈士陵园建成,当地*府将25名烈士的遗骸迁入陵园,单独建立25名烈士合葬墓。
(本文由洪泽区淮宝历史文化研究会王海洋整理)-06-:00:00:三河镇“二十五烈士墓”/enpproperty本文来源:淮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