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内经分别是由灵枢和素问两个部分组成,是相当有名的中医基础理论经典之作。《*帝内经》开辟了对人体生理、病理学、临床诊断以及医治的认知框架,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被称作医之始祖。
《*帝内经》分《灵枢》和《素问》两部分,是一部综合性古医书,是第1部冠以华夏始祖“*帝”的名号的传世经典著作。在*老庄的道家理论上的基础之上,创建了中医理论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等作品。
《*帝内经》从相当高的站位上来论述中医学,呈现出了自然、生物、心理及社会整体的诊疗模式,其中,绝大部分的内容来自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持续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人体解剖学知识。
《*帝内经》简称《内经》,一共18卷。其中9卷名《素问》,另外9卷在汉代称为《九卷》或《针经》,唐以后被称为《灵枢》。内容并不是一个人所著,但主要内容起源于战国时期,形成与西汉,冠以“*帝”的名号,意在溯源崇本,藉以说明中国医药文化发祥之早。实非一时之言,亦非一人之手。《素问》和《灵枢》各有81篇组成,两部分一共篇。《素问》部分主要阐述了自然规律的变化、人与大自然怎么相处等等,《灵枢》部分最主要的是脏腑、经络的学说及操作。
《素问》的内容在历朝历代都是不一样的版本传世,分别为张仲景、王叔和、孙思邈、王焘等在各自的作品中所引入。主要有:
(1)齐梁间(公元6世纪)全元起古本,是最早的古本,但那时这里面的第六卷已亡佚,实际上仅有八卷。这个传本分别被唐王冰、宋林亿等所引入,至南宋以后失传。
(2)唐、王冰古本,唐宝应元年(),王冰以全元起古本为底本注《素问》,将已亡佚的第七卷,以自称得自其师秘藏的七篇“大论”补入,到北宋嘉祐、治平(~)年间,设校正古医书局,林亿等人在王冰古本的基础上校勘,定名为《重广补注*帝内经素问》,雕版刊行,而定型。
《灵枢》又被称为《九卷》、《针经》、《九灵》、《九墟》等,是由于各个不同人抄录所导致的,出现了很多不一样名字的版本。王冰所引用古本《针经》与古本《灵枢》基本一致,但是与史崧找到的《灵枢》(目前《灵枢》版本)则有所不同。南宋早期,《灵枢》和《针经》各种传本都已失传。绍兴二十五年(),史崧半的家藏《灵枢》九卷八十一篇重新校准,扩展为二十四卷,附加音释,镂版刊行。至此,《灵枢》传本基本上定型,替代各种传本,而一再印行,延续至今。
《*帝内经》融合了古时候气一元论的哲学理论,将人看作为整个自然世界中的一部分,宇宙万物皆是由其最开始“气”所形成。在“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思想指导下,将人与大自然密切结合在一起。
人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自然界的运动变化,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体。《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是说人和宇宙万物一样,是禀受天地之气而生、依照四季的规律而生长。人生天地之间,必须要依赖性天地阴阳二气的运动和滋养才可以生存。
一般人读*帝内经的时候,会觉得晦涩难懂,需要一边看原文一边看译文。但即使这样,很多还是不能理解。这就需要有个高人来解读难懂的内经课,在结合自己的理解,就能领悟的更加全面,也更懂得养生。典则读书里北辰老师解读的“全民养生:*帝内经课”,完全用现代的人例子和语言进行生动的讲解。
私信我一起参与共学经典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