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刷脸”
三秒检索
三年前一起纠纷当事人基本信息就被调取出来
这是公安机关的新技术?
你是不是在感叹大数据的高效?
其实都不是
这就是基层民警“最强大脑”的日常写照
10月13日16时24分,宝应县公安局*塍派出所接指令称:*塍镇上浦路有一小孩走失。
接报后,民警立即赶赴现场。一群热心群众围着一名10岁左右的小男孩,小男孩懵懵地坐在路边,对围观群众热情的询问置若罔闻,只顾着紧紧抱着手中的零食和玩具。出警民警陈倩通过沟通交流、查看随身物品等方式,均未能发现证明其父母、家庭的相关信息,眼看着天快要黑了,民警决定将男孩带回所里进一步核实身份。
回到所里,民警领着走失男孩进入办公室,试图通过其他办法找到他的家人。这时,正在忙于工作的民警华德培抬头看了一眼男孩,一拍脑袋,立即报出小男孩家的大概位置“这个小孩是泾河的,三年前我处理过他爸爸和*塍江跳村一位村民的纠纷!”没几分钟,华德培就通过三年前的纠纷调解信息找到了这位小男孩的父亲。得知家人正在上班,无法前来接男孩,民警对家人看护责任进行强调后,将小男孩送回家,还贴心地准备了一瓶牛奶解渴。
为了确保小男孩不再次走失,民警还特别叮嘱了小区门卫及邻居,大家都认识这个爱独自在小区玩耍的男孩,纷纷热心地表示会看好他。
记忆超强是警察蜀黍的必备技能
但是照顾好孩子也是我们家长需要注意的哦
下面的小提示请仔细阅读
民警提醒
身为家长,自己需要做到这些:
随时保持孩子在视线范围内;
注意防范周围不明车辆和人员;
尽量避免带孩子去过于拥挤的场所;
千万不要随便让陌生人照看孩子;
尽量亲自按时接送孩子;
外出时给孩子穿上颜色鲜艳、辨识度高的衣服,有助于锁定孩子的位置;
如有条件,可以给孩子佩戴具有定位、报警等功能的科技产品。
身为家长,你需要告诉孩子做到这些:
有这些行为的陌生人可能是坏人
1.寻求你的帮助;
2.给你买喜欢的礼物或糖果等;
3.假装有紧急情况;
4.伪装成父母的朋友、同学家长等;
5.让你保守“秘密”;
6.询问你个人信息。
(以上是最常见的,但不仅限于这些行为)
熟记家庭住址、父母电话、、等紧急求助电话;
走路时尽量靠内侧;
在孩子的衣服口袋里装上写有联系方式的字条,并叮嘱他们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把纸条扔到人多的地方求救;
拒绝陌生人示好,对熟人也要保持警惕;
帮助他人是好事,不过要有限度,比如:指路可以但不带路;
遇到紧急情况大声叫喊,找机会求救;
告诫孩子不要到荒凉偏僻的地方玩耍;
学会识别警察等职业,有困难可以向他们求助。
来源:扬州公安微警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