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水北调工程宝应站与高邮市界首镇之间的运河东堤上,有一座子婴闸,闸下是子婴河。河水扬波一路东去,穿过宝应夏集镇,经高邮临泽镇折向东北,至兴化境内,过沙沟镇,经广洋湖,取道宝应射阳湖镇,注入射阳湖。这条穿越三县市的河流,以往也曾十分宽阔,有过帆樯如林、百舸争流的盛景。后来子婴河河面日趋狭窄,河道逐渐淤塞。这些年的枯水季节几近断流。然而它曾是古邗沟的一条重要河段,并且是以秦始皇的长孙子婴命名。由于历史的变迁,不少本来十分重要的信息被人们淡忘。有人可能会说,古时的子婴远在今陕西的秦都咸阳,他的名字怎么会飞越到数千里外的淮东落地生根,成为千古不易的河名,以致于闸名呢?要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秦朝末年与此相关的历史。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年),秦始皇到东方巡视。他携次子胡亥和丞相李斯、宦官赵高随行。其中公子扶苏之子子婴也随行并担任一行开路的先行官。公元前年的冬季,正值枯水之时,子婴在沿途调集众多民夫,一路清淤,开挖浅滩,确保水道畅通,方便秦始皇的庞大船队行驶。子婴河一线的古邗沟,处于樊良湖与博芝湖通连之处,子婴曾在这里坐镇指挥,因此这段古邗沟便被称为子婴河。据传,子婴在宝应夏集做监工期间,对当地百姓商贾自发形成的牛羊贸易市场尤感兴趣,经常学着当地赶集的乡民,点上一盘红烧羊块,喝上一碗鲜奶般浓稠喷香的羊汤,自此,子婴河羊肉远近闻名。又据民间传说,子婴在当地爱上了一位姑娘,姑娘给子婴生了一个孩子,子婴也为当地人做了很多好事,为了纪念他,乡民遂将此地称为“子婴河”,沿用至今。千百年来,子婴这位历史人物与子婴河相伴相随,声名远播,亦使子婴河黑山羊及系列美食誉满天下。肉食中什么最鲜?鱼羊最鲜,“羊”就占了“鲜”字的半边天。宝应县夏集镇子婴河餐馆里烧的山羊肉是远近闻名的。用煮熟后并剔了骨的山羊肉,再做成“三羊”(汤羊、红羊、冰羊),三羊既是餐桌上的三道美菜,又是调养体质的食疗佳品。每年秋冬两个季节,不少外地人慕名前来,先进餐馆品尝,并学得一些简易的制作方法,顺便买一两只羊,带回去慢慢享用。本地人就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了。夏集镇子婴河“界临老字号”饭店是茆氏百年饭店的延续,烹饪技术一般不外传,笔者利用变通的方法得知,汤羊之所以鲜美,就是首先要去掉羊肉的腥味,去羊肉腥味的窍门是去脂,方法是将吹过几天风的生羊肉,洗净下锅煮两开,出锅用自来水淋清,以后下锅加生姜、葱,用大火烧开后改文火炖,炖到羊肉不硬不烂能离骨的情况下,起锅剔骨,再做“三羊”。烧羊汤的油一定要用豆油,炖的时间长一点,羊汤的汤白如豆浆,吃到嘴里让人感到热而不烫,浓而不腻,鲜而不腥,吃羊汤是一种高档的享受。“红羊”就是用红烧的方法做成的,吃起来美味可口,“冰羊”是剔骨后熟羊肉在零度左右凝成的块状肉切成片片,浇上以辣椒为主的调料,即成了餐桌上的一道凉菜。羊肉是肉食中无公害的食品,山羊是靠吃青草长大的,它的嗅觉很灵敏,只要被人或动物踏过的青草,它就不吃了,更别说沾有农药的青草了,所以羊肉自身是无*的,这大概是人们放心大胆吃羊肉的主要原因吧。羊肉味甘、性温,具有补中益气,温中暖下的作用。人类体质分为不同的类型,除了正常体质外,尚有几种病理体质,阳虚体质属于病理体质中的一型。一般来说,阳虚体质的人怕冷,手脚凉,腰部酸痛。采用正确的食品调养方法,既能达到养生、防病、延年的目的。“汤羊”、“红羊”是调养阳虚的首选食物,食之既能一饱口福,又能增强体质,若能持之以恒,即可将病理体质调理到正常体质,从而达到养生、防病、延年的目的。声明:本文来源于宝应夏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品读扬州”整理编辑发布。文中标注拍摄地点、拍摄时间的图片为“品读扬州”原创摄影,如需转载请保留图片中的原始信息,请勿PS,请尊重原创成果。
魅力扬州欢迎品读
宝应夏集人「点赞+在看」了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