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宝应文化遗迹氾水古牌坊与六角驿亭
TUhjnbcbe - 2022/6/13 21:39:00
一排排复古建筑白墙黛瓦整齐靓丽,一串串大红灯笼与廊檐长窗相映成趣,古色古香的六角驿亭与气势恢宏的古牌坊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幅古朴典雅的水乡画卷。氾水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千年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扬州古镇之一,汉代已经初具村落,明代快速发展,享有“金氾水”美誉。现在的氾水镇总面积平方公里,10万人口,下设27个村居(村委会和居委会)。从“氾水”这个名字,我们可以得知古镇与水的紧密联系。历史上,氾水地处古邗沟要道,商贸活跃,在唐代就形成了集市。“古镇闲地少,砖桥小巷多”,这是过去氾水镇的真实写照。据了解,明代后期氾水的大小巷口已经形成,与运河构成“凹”形商业区,酱园坊、糟坊、糖坊、茶食坊、染坊、豆腐坊,可谓“列市带贵,商贾竟至”。同时,氾水也因古运河而兴盛,明万历年间即开廛列市;明末清初,氾水运河边及东园塘商船云集,成为里下河重点集散地之一。乾隆皇帝的御驾光临,为氾水留下运河古码头、驿亭(六角亭)、古牌坊等历史文化遗迹。相传5年乾隆皇帝第四次下江南,龙行氾水时停舟歇息,在品尝了氾水各种特色小吃之后,赞不绝口,又见古镇繁华异常,百姓安居乐业,一派太平盛世的景象,不禁龙颜大悦,欣然御笔题写“氾水”镇名,氾水名声大噪。氾水地方乡绅为了感念皇帝恩赐,在镇上专门建了一座牌坊,将乾隆御笔题写的“氾水”牌匾悬于正中,据传在民国期间毁于战火。为了挖掘历史文化,恢复古镇风貌,氾水镇在东园路上恢复重建了乾隆皇帝题字的古牌坊。有着六角飞檐的古驿亭初建于清乾隆年间,为乾隆皇帝下江南幸临氾水登舟歇息所建,后为邮驿、商贾、路人停歇之用。驿亭自建造以来,数度毁于兵火,屡毁屡建。新中国成立后,曾经过年和年两次重建。为传承历史文化,展现古镇风貌,年,氾水镇决定重建修缮古驿亭,工程于年10月初兴建,12月底竣工。同时对道路两侧的建筑进行了立面改造,力求做到新建如旧,修旧如旧,并同步实施了景点亮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夜幕之下,站在驿亭内向东望去,红彤彤的灯笼将古镇打扮得更加喜气洋洋,让人流连忘返。斑斓的色彩让这座运河古镇迸发出更蓬勃的活力、更迷人的魅力。声明:本文来源于宝应氾水,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品读扬州”整理编辑发布。文中标注拍摄地点、拍摄时间的图片为“品读扬州”原创摄影,如需转载请保留图片中的原始信息,请勿PS,请尊重原创成果。

魅力扬州欢迎品读

宝应氾水人「点赞+在看」了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宝应文化遗迹氾水古牌坊与六角驿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