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行箧随行乾隆爷出门带的那些字画
TUhjnbcbe - 2022/3/14 15:15:00
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这是台北故宫做的一个专题展览.......

乾隆皇帝对书画的收藏并非一味积累,而是一位会拨冗吟咏玩味,寻觅作品会心处的收藏家。本次展览以他六次南巡为切面,透过巡行期间的书画题咏,拣选出曾与他一起旅行的书画作品,希望对他的鉴赏活动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根据题跋的时间与内容,可看出乾隆皇帝常搭配南巡所经地点,欣赏展玩与自然风光或相关故实对照的作品;若干铭心之作更成为他行李箱中的常备物件,不吝一再吟咏。


  透过这些作品,不但可推敲官员仕绅对皇帝喜好的理解与预期,也能由题跋观察乾隆皇帝的回应。这些曾与皇帝一起旅行的书画作品境遇不一。有些可能连展开的机会都没有;有些则留在行宫、寺庙中;有些入宫后又归还原藏地;有些备受欣赏,回宫后不断复制;还有一些作品成为旅行的经常成员,一次又一次跟着皇帝到处去旅行。


  虽然当年打包的清单可能已经佚失,藉由整理《清高宗御製诗文集》及《南巡盛典》部分在旅程中受皇帝题咏赏鑑的作品,仍可窥探两百多年前乾隆皇帝南巡行李箱内曾经存在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的挑选与旅行路线、名胜典故的关连不浅。至今还有不少如〈南巡纪程图〉一类宛若现代旅行书的行前准备文献可供研究。六次南巡出发前夕,由他行前的题跋诗文,可以感觉到乾隆皇帝难以掩饰的期待兴奋之情。

清董邦达西湖十景卷41.6×.8公分


  乾隆皇帝在南巡前从未亲访江南。他对江南的所有印象与知识,皆构筑在相关图籍或他人的描述上。这件〈西湖十景〉卷,为南巡出发前夕,臣工提供给他各式江南旅游资讯的例子。此画为董邦达(-)所绘制,虽名为「十景」,画上却标出五十四个景点,将西湖可游处扩增五倍以上,实为「招游」之作。乾隆皇帝在南巡前一年()的题跋,显示此图的确挑起游兴,让他打算于明春南巡时亲自感受久闻的西湖之美,印证实境与画境。诗句中流露出他对游览西湖的期待之情。

隆皇帝南巡时所赏鑑的书画作品,本院藏量最丰。除依时间展示六次南巡所携作品,同时亦依巡行路线来呈现乾隆皇帝如何搭配景点,挑选与当地作者、风光或故实相关作品加以吟咏的旅行鑑赏模式。此外,透过乾隆皇帝屡次携行的作品,呈现出他经常对相同作品或主题重覆吟咏,为不同时期留下纪录的特殊鉴赏习惯。

明王绂墨笔山水轴×67.2公分

颇受乾隆皇帝青睐的明代画家王绂(-)为无锡人,号九龙山人、鳌叟。其画以墨竹最为知名,山水则承续元代文人画风,为吴派前驱。此作密佈层叠岩垒及林木,近景临岸渔船,一艘似正炊煮,一艘则在用餐,船上张挂著披晒的衣物;中景船隻则正收拾风帆;右方山路行旅也疾疾赶路入城,一派日暮归人景致。

乾隆皇帝于旅程中欣赏此图时,并非草草展阅山水大势,而是连小小的舟中生活都注意到了,并成为他吟咏的重心,由此可感受到他品画时的细腻与留心。

明陈祼洗砚图轴.4×51.5公分

本幅为明代苏州文派画家陈祼(-约)应热爱收藏古砚的好友陆子垂之请所作。乾隆皇帝诗句「陶泓三沐更三薰,袖手临流看墨云」,描写的应是前景环抱双手的文士驻足观看砚台浸于溪中洗涤的有趣景象。此作御製诗年款为「壬午春日」,与《御製诗三集》收录于于第三次南巡迴銮后的闰五月期间有异,或为诗文集编辑失误所致。

传宋马远板桥踏雪图轴

99×59.1公分

此作为第六次南巡携行的作品,御题诗纪年「甲辰」,应作于闰三月间回銮途经的扬州一带。题诗末两句的「题者能画复能诗,蒙古岂无人中玉」,所指即为右方题诗者伯颜不花。他正是约十日前乾隆皇帝品题〈古壑云松〉一图的作者,故有「题者能画复能诗」之句。

此画左下角「河中马远」出于后添,观察画中岩块造型、人物轮廓、衣褶勾勒习惯、树木出枝角度等部分,应出自明代马轼(活动于十五世纪前、中期)手笔。此作也确实表现出马远绘画的风格特色,难怪乾隆皇帝视之为马远佳作。

明 崔子忠 画苏轼留带图轴79.4×50公分

崔子忠(?-),字道母,是明末著名的「变形主义」画家,画中如梅枝树石等方折的造型,即为其特色。此作描绘的是苏轼与金山寺僧佛印说偈,输了腰上玉带的故事。画中苏东坡手上所持的蓝色带状物,或许就是崔子忠想像中的玉带。

第三次南巡时,乾隆皇帝想起藏在御书房中的崔子忠此作,命人快递至江南欣赏留跋。从此之后,崔子忠此轴也成了南巡行李箱中的常备成员,每每于金山寺中与苏轼玉带一同欣赏展玩。

传元*公望富春山居图卷32.9×.2公分

乾隆皇帝认定这件画给「子明隐君」的〈富春山居图〉才是*公望(-)的真蹟。自第一次南巡前后,便经常携于行箧,每遇佳山胜水,便取出留咏。南巡亦不例外。他曾题识云:「六度南巡,所历江山风物,气象万千。时展此卷印证,无不契合。」除第五次南巡未留题咏,无论在绍兴、杭州、灵岩山、栖霞山,皆对景留题。

在所有的书画收藏中,「子明本」〈富春山居图〉应是乾隆皇帝一生最亲密合意的重要旅伴。

宋*庭坚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卷29.1×.8公分


  此作为*庭坚(-)于元符二至三年间(-)谪居四川时留下的晚年杰作。乾隆皇帝在隔水上书有一则太上皇时期的题语:「双鈎既伪诗更误。向谓上等,实错。」可知虽然之前均视此为上等佳作,晚年却误判此作为伪。卷上并没有留下乾隆皇帝其他题跋,然而根据他第二次南巡时于宝应御舟上作此卷临本时题道:「二十年前爱临山谷书法,置之久矣。偶得此卷,橅之不觉见猎心喜」,推测此卷应得于此次南巡途中。他难掩兴奋地于舟中临摹,后将临本赐给扬州倚虹园摹勒上石。

传元朱叔重春塘柳色轴41.2×45.4公分


  此轴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金德瑛于乾隆二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进献之作。此时正值第三次南巡前夕。或许这是他送给乾隆皇帝的最后一份礼物。乾隆皇帝出发约十天后取此画欣赏题咏,然不久即于二月初三日获报金德瑛病逝的消息。


  此画设色研雅,贴切地描绘出春塘柳色、韶光融融的气象。正如乾隆皇帝的题句,让人联想到北宋赵令穰(约活动于-)所描绘的江乡风致。不过此作似与元末明初之风格有异,左方落款或为后添,疑出自清代王翬(-)手笔。

业务联系(可加

1
查看完整版本: 行箧随行乾隆爷出门带的那些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