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是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扬州在中国古代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有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扬州高邮市)之称,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
苏中公学纪念园
苏中公学纪念园位于宝应县曹甸镇金吾庄。年2月,苏中区*委、苏中*区根据毛泽东主席的指示精神,决定以中国人民抗日*事*治大学第九分校为基础,成立苏中公学。年4月,苏中公学在《苏中报》上刊登了招生消息。招生简章上明确:为培养抗战建国人才,招收初高中毕业的有志青年入学。学校设有*治、文化、*事、财*、民主等专业,学制半年。*事系只要求初中毕业,其它系需要高中毕业。这条消息使大批的热血青年大为动心,纷纷决定报考相关专业。
苏中公学是一所在苏中区*委、苏中*区领导下专门培养**干部的新型大学,是依照延安抗日**大学的规模与式样创办的高等学校,苏中公学坚持“以抗大校训为校训,以抗大校歌为校歌,以抗大校风为校风。”苏中公学唱的校歌,是抗日**大学的校歌,那是一首雄伟豪迈的正气之歌。它的校风,也是抗日**大学的校风,即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作风。它的创建,不仅为苏中广大优秀青年所追求,也为京沪杭敌占区进步青年所向往追求。
高邮侵华日*投降处旧址
年12月19日,华中野战*打响了高邮战役,第八纵队指战员在司令员陶勇指挥下,向高邮城拒不投降的日伪*发起进攻。至12月25日夜,攻城部队经过激烈的战斗,攻进日*城防司令部,日*大队长岩崎眼见败局已定,遂同意投降。随即举行驻高邮日*受降仪式。
这当中,新四*华中*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司令员粟裕及随行人员一直挤在我方人员中,观看了受降全过程。受降仪式结束后,他才不声不响地离开大厅,走出大院,出了东门,回到野战司令部。此事连韩念龙也未发现。直到三天后,粟裕司令员在高邮城接待日本*官时,人们才知道此事。日本*官仍非常惊讶,深表“不胜感激之至”,连连念叨“不胜荣幸之至”。日*岩崎大佐十分庄重地肃立在粟裕司令员面前,把一件紫光闪闪的冷兵器,双手高高地举过头,又双肩近膝地深躬,口中念念有词地说道:谨将这柄远祖相传的紫云刀,敬献给久已仰慕大名的中国将*。
这次受降仪式是中国共产*及其领导下的新四*举行的最大规模的受降仪式,也是日寇向中国共产*领导下的八路*、新四*投降的最后一次受降仪式。
新四*月塘地下交通站
仪扬地区地处长江沿岸,抗战时期是沟通淮南抗日根据地与江南的重要通道。为了保持华中根据地与江南根据地***组织、上海地下*之间的联系,仪扬地区抗日民主*府成立不久,即开辟了地下交通线。主要有三条线路,都经过月塘,月塘成了长江两岸抗日人员、物资运输的重要中转站。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占领了上海的英法租界,原驻租界的中共江苏省委领导机关就是通过月塘转移到淮南抗日根据地的。由上海到淮南的地下*员共有近千人,其中有上海地下*负责人潘汉年、刘晓等,有知识界著名人士胡风等。此外,还有二三百进步青年通过月塘地下交通站到达根据地参加革命。年12月,新四*1师师长粟裕率1师3旅7团及多名地方干部,经仪征渡江南下苏浙皖边区。陈毅、谭震林、江渭清、陈光等抗日根据地***领导人均曾经仪征往来大江南北。
以月塘交通站为中转的地下交通线先后由中共淮南路东区委和华中局城工部领导。潘汉年、张承宗都曾到仪征指导帮助开展工作。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曾于年在这里担任过交通站站长。年,仪扬县抗日民主*府成立,设立县交通总站,在各区设交通分站,负责大江南北的地下交通。
为保证地下交通线的安全,仪扬各县组织武装力量在前沿地区打击敌人,惩办汉奸特务,分化瓦解敌伪人员,教育当地上层人士,保持仪扬地区的相对稳定。依靠*的领导、地下交通战线上所有战士的英勇、智慧和广大老百姓的支持,月塘地下交通站从建立到抗战胜利,从未发生过问题。
扬州革命烈士陵园
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年,扩建于年,改建于年。
烈士陵园内建有入口牌楼、凭吊广场、烈士诗抄碑、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区、烈士事迹陈列馆等纪念建筑物。烈士陵园入口牌楼古朴典雅,上面镌刻着同志亲笔题写的“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集散广场两侧建有六座碑壁,上面镌刻着全国著名烈士的诗抄。凭吊广场占地面积平方米,可一次容纳人祭扫。广场两侧嵌卧着八个直径为4.5米的石雕花圈。烈士纪念碑呈现雄伟庄严的风格。纪念碑阳面镌刻毛泽东同志“为国牺牲永垂不朽”遒劲有力的手迹。阴面镌刻以扬州市委、市人民*府名义撰写的碑文。
中共扬州特支旧址
中共扬州特支旧址位于扬州市文昌中路号,东依小秦淮河,南邻文昌中路,北接珍园饭店。
年9月,中共江苏省委批准建立“中共扬州县独立支部”,年12月改为“中共扬州县特别支部”,这是扬州最早的*组织。特支的工作范围包括扬州城区和江都县农村,后扩大至仪征、六合、泰州等地。
绿杨旅社
绿杨旅社位于新胜街23号(原名新盛街)。新胜街长仅米,历史上极为繁华,南北两侧仅旅社、饭店就有10多家,但最有名的是这家坐南朝北的绿杨旅社了,被称为扬州的“国际饭店”。
绿杨旅社之名得自于清代诗人王渔洋的“绿杨城郭是扬州”著名诗句。绿杨旅社建于清末民初。据调查,当初绿杨旅社规模较小,上下只有两层楼。年,无产阶级革命家肖楚女在南京东大附中任教,秋游扬州,就住在绿杨旅社。先后住了两晚。据记载,年5月,恽代英以共青团中央执行委员、国民*上海执行部秘书的身份来扬州至五师宣传、指导革命,当他演讲结束后,也住在绿杨旅社。直到第3天,恽代英方才离开绿杨旅社南渡镇江。五师和八中的部分学生还赴绿杨旅社走访恽代英,聆听他救国之道。
年6月,经过翻建后三层楼的绿杨旅社重新开业,这是今天旅社的原貌。旅社底层有通天舞池,舞池后为喜庆大厅,两侧有扶梯拾级而上。二、三两层临街房间有观望凉台,且围以绿色铁栏杆,旅客可凭栏俯瞰街景,顶层为晒台。每层走廊呈回字形,均为木结构。上下共有一百多张床位,床为铁床,每间房内设有红木茶几、海梅四仙桌、穿衣橱、梳妆台。整个旅社古朴典雅,虽历经80年,但依然原汁原味,未遭破坏。
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来扬州游览,曾住在绿杨旅社。他在《扬州旧梦寄语堂》的游记,写到“在一家新开的绿杨大旅社里住定之后,我的扬州好梦,已经醒了大半了。”今天旅社二楼朝北的一间客房,就是当年郁达夫住宿之地,供人参观。郁达夫的好友,人称“龙阳才子”的易君左,30年代多次作广陵游,大都投寓绿杨旅社。有文可考的就有两次。曾经在旅社住宿的社会名流举不胜举。
年抗战初期,中国空*第5大队飞行员曾住在绿杨旅社。第5大队原驻江西青云浦机场,8月2日奉命调驻扬州。当时飞机场在扬州西郊,刚建成不久,比较简陋,只有飞机升降的跑道和停机的场地,没有住房,所以飞行员一律住在城里绿杨旅社。年8月中旬,汪伪中央航空学校飞行主任周致和、教务主任何健生来扬州,也是住在绿杨旅社,并在绿杨旅社秘密磋商驾机起义的计划。20日早晨8时,周致和与飞行员*哲夫、赵乃强、管序东以及机械员*文星、沈时槐等6人,架着汪伪*府专机“建国号”从扬州腾空而起,飞往延安,先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扬州沧陷期间,绿杨旅社还发生两起重大事件。一是,一名被抓来充当日*-的中国妇女在绿杨旅社杀死一名日**官。二是,一对日*未婚夫妻,因厌战和不堪-,双双自杀于绿杨旅社。
解放后,绿杨旅社由私营改为公私合营,改革开放以后改为国营,属扬州饮服公司领导,后被划入扬州富春饮服集团,隶属扬子江集团。
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
年7月中旬,盘踞在南通的国民*第一绥靖区司令汤恩伯,指挥5个整编师共12万人,向苏中解放区大举进攻。华中野战*遵照中央*委“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的指示,在粟裕司令员的指挥下,以3万兵力奋起迎敌,打响了苏中战役,并取得了七战七捷的辉煌胜利,共歼敌5万余人,沉重打击了猖狂进攻的国民**队。其中8月23日至26日,华中野战*取得苏中战役第六战——邵伯保卫战的胜利。此战,毙伤国民**0余人,华中野战*伤亡余人。
为纪念战斗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邵伯镇人民*府于年修建了邵伯保卫战烈士陵园。
END图文:花彤
值班编辑:*梅责任编辑:陶思宇田瑾统筹策划:范华莉审核:李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