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民国时期的平桥
TUhjnbcbe - 2021/8/5 21:52:00

灰瓦粉黛的平桥民居建筑

民国时期,平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发达,公路从陆上连接着淮安、淮阴、扬州、江都、宝应、高邮,轮船凭借*金水道——大运河沟通着大江南北,可通江达海。且平桥地处周边四乡八镇的中心地区,街道依傍着运河,人员的来往,货物的进出都比较方便,所以,平桥的经济以商业贸易为主。

平桥的集市贸易比较发达。镇上店铺林立,一家挨着一家。比较多的是粮行、杂货店、布店、饭店、中药店、铁匠铺、理发店等等,以及为往来客商、集镇居民和周边村民服务的大大小小的烧饼店、油条店、熏烧店、旱烟店、鱼行、猪行、豆腐坊、磨坊、炕坊、酒坊、染坊、制香坊、茶炉、茶馆、客栈、浴室等。平桥的集市一般为常日集市,天天有集市。在最为艰难的战争时期,集市贸易有所萎缩,一度时间曾为“十日三集”。

镇上最多的店铺是粮行,有十四五家之多,粮行代客买卖,收取佣金。周围地区特别是运西地区都来这里进行粮食贸易,也有外省客商来这里做生意。每到收粮季节,不少山东人来平桥收粮食到无锡去卖,有时能停下几百条船。大粮行的成交额每天能达二三万斤。20世纪30年代,平桥有几家规模比较大的粮行,如吴正福的“吴复兴粮行”,除经营粮食外,还办汽车站,经营杂货、布匹等;王五的“三义记粮行”为纯粮行;其它的还有“管鼎粮行”、“石金龙粮行”等。

其次是杂货店,规模较大的也有十多户,他们既经营集镇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拖把、拖鞋、锅、碗、瓢、盆、筷子、刀等物品,也经营周边农民农事活动所需的铁叉、钉耙、扫把、扬锨、镰刀等农具,也经营往来船家维修所用的麻绳、铁钉、油灰、石膏、桐油等商品。“张吉泰”是个综合性的杂货店,除经营一般杂货外,还开盐坊、槽坊、酱园等。“王聚泰”主要经营京广杂货,是经营比较广的杂货店,“赵福昌”也是经营较广、名气较大的杂货店。

布店之多,规模之大,也是平桥商业贸易的特色之一。平桥镇上几家大字号的布店,他们在经营主打产品布匹以外,还经营钉、铁、油、麻、糖、帛、纸张等杂货。“翟正大布店”,不仅经营布匹、杂货,还搞邮*代办、轮船代办等。老大开的是布店,老二开的是杂货店,曾有雇工20多人,老三开的是茶食店,他们都搞兼营。“吴承源布店”也经营旱烟、杂货等,还拥有土地,每季向农民收租,是商人兼地主。

饭店以胡家饭店、孟家饭店比较有名,他们的平桥豆腐源自真传,都做得比较地道,声名远播大江南北。胡家饭店分为南北两部分,称为“南胡”和“北胡”。孙福源饭馆的汤包比较出名。孙振明饭店,也比较有名。

中药店规模较大的有全生、全德堂、大生堂、中德堂、广生堂等几家,他们经营中药材,也常常聘请山阳医派的名医坐堂,在周边乡镇中影响较大。

此外,手工业方面,主要有竹制品、编织品等,董兆风的缫丝厂还经营化妆品,传了好几代。

值得一提的是“平桥”小人会。三四十年代每年农历三月一日,有上万人云集平桥,进行货物贸易,并举行各种娱乐活动。商人来自四面八方,如无锡、南京、上海、常州等地都有人来平桥展销商品。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盛会,有各自的内容,如粮行举办的盛会叫“天国盛会”、药店业的叫“天保盛会”、饭店的叫“天佑盛会”、轮船业的叫“天行盛会”等等,实是一种民间盛会。

(徐爱明、韩晓健、孙权)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小人会”

往期相关文章导读

淮安地名

“平桥”的来历

淮安民俗

平桥笑人会

淮安非物质文化遗产

平桥豆腐

淮安街巷

平桥老街

潘埙:被罢官回淮安务农,在平桥创造了一个很大的地主庄园!

潘埙:升河南巡抚剿盗贼,有功被黜赶回淮安!

潘埙:热心淮安地方事业

潘埙:不畏权势,敢于直言

徐爱明等

1
查看完整版本: 民国时期的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