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中国城市no42泰州
TUhjnbcbe - 2021/8/5 4:08:00
白癜风该怎么治 http://m.39.net/pf/a_4642899.html

泰州

江苏省地级市

泰州,简称“泰”,古称海陵,是江苏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工贸港口城市。截至年,全市下辖3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总面积.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7万人,城镇人口.96万人,城镇化率66.0%,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7亿元。

泰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江苏中部,是扬子江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南濒长江、北邻盐城、东临南通、西接扬州,是承南启北的水陆要津,为苏中门户,自古有“水陆要津,咽喉据郡”之称。多年前,马可·波罗游历泰州,称赞“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

泰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南唐时(公元年)为州治,取“国泰民安”之意,始名泰州。泰州人文荟萃、名贤辈出,“儒风之盛,素冠淮南”。王艮、刘熙载、施耐庵、郑板桥、梅兰芳是泰州文化艺术史上的杰出代表。

泰州所辖县市(区)全部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百强县,同时泰州也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年中国地级市全面小康指数排名第42。

年11月,入选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名。12月,被评为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强。年10月9日,被生态环境部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年10月,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中文名:泰州

外文名:Taizhou

别名:海陵、凤城、海阳、祥泰之州

行*区划代码:

行*区类别:地级市

所属地区:中国华东地区

地理位置:长江下游北岸、江苏省中部

面积:.26km2

下辖地区:3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

*府驻地: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凤凰东路58号

(+86)

邮*区码: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61万人(年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溱湖风景区、凤城河风景区、梅兰芳公园、光孝寺、泰州欢乐世界等

机场:扬州泰州国际机场

火车站:泰州站、姜堰站等

车牌代码:苏M

地区生产总值:.77亿元(年)

历史名人:郑板桥、施耐庵、梅兰芳

高等院校:泰州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双拥共建标志:泰州()号导弹驱逐舰

人均GDP:11.07万元(年)

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泰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多年前的西周初年。

远古时代,泰州这块地方原在长江口外的浅海中,大约在7千—1万年前开始成陆,5千年前已有人类居住,夏、商时,为滨海临江地区,属《尚书·禹贡》所称“九州”之一的扬州。

西周,称海阳,属吴国。春秋战国,历属吴、越、楚,楚时为海阳邑地。

西汉,建海陵县,属临淮。海陵县始置时间史无明载。《汉书.地理志》载:武帝元狩六年(前)设置临淮郡,下辖29个县,其中有海陵县。海陵县命名由来,《大清一统志》卷六十七云:“以其地傍海而高故曰海陵。”汉代海陵,县治所在地不详,唐以后县治位于今泰州市市区(海陵区)。新莽,海陵县改称亭间,属淮平郡。东汉,海陵县属广陵郡。三国,江淮之间为魏吴战场,海陵县废。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海陵县复立,属广陵郡。东晋,海陵县属广陵郡。刘宋,海陵县属广陵郡。刘宋明帝泰豫元年()增辖临泽县。

南齐,海陵县属广陵郡。南梁,海陵县改属海陵郡。海陵郡设置于东晋义熙七年(),下辖建陵、临江、如皋、宁海、蒲涛5个县,郡治所在地不详。后来海陵郡郡治移治海陵县,下辖海陵、建陵、宁海、如皋、临江、蒲涛、临泽7个县。海陵郡属南兖州。北齐,南兖州改称东广州,海陵郡属东广州,仍辖海陵等7个县。南陈,宣帝太建五年(),东广州复称南兖州,海陵郡属南兖州,仍辖海陵等7个县。北周,南兖州改称吴州,海陵郡属吴州,辖海陵、建陵、如皋、宁海、临泽5个县。蒲涛县省,临江县并入宁海县。

隋代,文帝开皇三年(),海陵郡废。建陵县并入海陵县,如皋县并入宁海县,临泽县并入高邮县。不久,海陵县分出江浦县。海陵县属吴州。开皇九年,吴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炀帝大业初年,扬州改为江都郡,海陵县属江都郡。江浦县又并入海陵县。

唐代,高祖武德三年,海陵县改称吴陵县,以县设置吴州。武德七年吴州废,复称海陵县,属邗州。武德九年,邗州改称扬州,海陵县属扬州。宁海县并入海陵县。中宗景龙二年,分海陵县东境设置海安县,玄宗开元十年,海安县又并入海陵县。

杨吴,海陵县属江都府。高祖武义二年,分海陵北境招远场设置兴化县。睿帝乾贞中,于海陵县设置海陵制置院。南唐,烈祖升元元年设置泰州。又分海陵南境5个乡设置泰兴县。泰州下辖海陵、泰兴、盐城、兴化4个县。元宗保大十年分海陵县如皋场设置如皋县,泰州增辖如皋县。同年又于海陵县东境设置静海制置院。马令《南唐书》卷一:"改元升元……以扬州海陵县为泰州。"王象之《舆地纪胜》卷四十:"相传以为取通泰之义。"海陵县为泰州州治所在地。后周,以泰州为团练州,属扬州。仍辖海陵等5个县。

北宋,宋太祖乾德五年,泰州由团练州降为*事州,属淮南道。太宗至道三年分全国为15路,泰州属淮南路。神宗熙宁五年淮南路分为东西两路,泰州属淮南东路。太宗太平兴国前,泰州仍辖海陵等5个县。太平兴国二年盐城改属楚州后,泰州辖海陵、兴化、泰兴、如皋4个县。南宋,泰州为*事州,属淮南东路。高宗建炎四年,兴化县改属承州,泰州辖海陵、如皋、泰兴3个县。绍兴五年,泰兴县改属扬州,兴化县废为镇并附入海陵县,泰州辖2个县。绍兴十年,泰兴县改属泰州,泰州治所一度移至泰兴沙上。绍兴十二年,泰兴县再次改属扬州。绍兴十九年复设兴化县,仍属泰州。孝宗乾道二年,兴化县改属高邮*,不久又属泰州。淳熙四年,兴化县再次改属高邮*,泰州仅辖海陵、如皋2个县。

元代,世祖至元十四年,设置泰州路,属淮东道,至元十九年属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一年,泰州路改为泰州,属扬州路。泰州辖海陵、如皋2个县。

明代,太祖洪武初年,海陵县省入泰州。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

清代,泰州属扬州府,辖如皋县。世宗雍正三年,如皋县改属通州,从此泰州不再辖县,成为散州。高宗乾隆三十三年分泰州东北境设置东台县。

民国元年(年),南京临时*府裁府废州,泰州改称泰县。三年,江苏省分为5道,泰县属淮扬道。十六年道废,泰县属江苏省。二十一年,江苏省划为15个行*区,泰县属泰县行*区,泰县行*区辖泰县、泰兴、靖江、东台。二十三年,江苏省划为9个行*督察区,泰县属江都行*督察区。二十四年,江苏省划为10个行*督察区,泰县属第五行*督察区。民国三十八年(年)1月22日设立泰州市,属华中行*办事处第一行*区。5月,华中行*办事处第一行*区改称苏北泰州行*区,辖泰州市及泰兴、靖江、泰县、海安、如皋、东台、台北(今盐城大丰)7个县。

年1月,苏北人民行*公署泰州专区与扬州专区合并为泰州专区,专员公署驻泰州,下辖2市9县:泰州市、扬州市、泰县、泰兴、靖江、江都、高邮、宝应、兴化、六合、仪征。原所辖如皋、海安2县划属南通专区,东台、台北(今盐城大丰)两县划属盐城专区。泰州行*区属苏北人民行*公署,扬州市直属苏北人民行*公署后,泰州行*区辖1市9县。

年5月8日,泰州市、泰县合并,称泰县,县*府驻今泰州,属泰州专区。10月7日分治,泰州市建制恢复,仍属泰州行*区。年1月,泰州专区撤销。泰州市划归扬州专区。同年苏北人民行*公署与苏南人民行*公署、南京市合并恢复江苏省,泰州重新划归江苏省。

年11月,泰州市改为省辖市,并受扬州专署督导。年7月,又改为专署辖市,属扬州专区。

年1月9日,泰州市、泰县再度合并,称泰州县,县*府驻泰州,属扬州专区。

年5月24日,泰州县撤销,泰州市建制恢复,泰州市*府驻泰州,仍属扬州专区。

年5月,扬州专区改称扬州地区,泰州市属扬州地区,为地辖市。年1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泰州市属扬州市。年1月1日,泰州市成为江苏省计划单列市。

年8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扬州市行*区划,“扬泰分设”:县级泰州市从扬州市划出,组建地级泰州市,下辖海陵区、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市、兴化市。

区划详情

截至年5月,泰州市下辖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等3区,代管县级兴化市、靖江市、泰兴市等3市,另辖医药高新区和农业开发区等2个功能区,有64个镇、2个乡、22个街道办事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城市no42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