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沙沟尘世美
TUhjnbcbe - 2021/6/27 21:56:00
提起沙沟,眼前浮现一派青葱苍茫的泽国风景,舌尖涌起一股柔软绵甜的水产气息,犹如《秦风》里在水一方的美丽身影,又如名闻遐迩的沙沟大鱼圆。如图沙沟,又叫沙溪、石梁。沙溪和石梁这两名字,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当然,比较起来,石梁更有水平,宋代诗人杜范、明代诗人孔天胤都有同名作品。沙沟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唯一,不可复制。用袁宏道评价徐文长的话说: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可以说,沙沟是江苏的代表。江苏是哪里?江淮入海的地方,中国漫长海岸线的中位,农工商教科文的重镇。沙沟提醒人们,江苏不止有秀美的江南,还有辽阔的苏中和苏北。在沙沟待过的名人很多,商人、文人、革命家,不胜枚举。沙沟本地的名人,当下最知名的是庞余亮,一位灵气弥漫的读书人。泰州文联庞余亮主席,我叫他庞太师,演员夏雨像他庞余亮在沙沟生长,毕业于底蕴深厚的扬州师范学院,毕业后在沙沟中学待了十五年。十五年,对一个富有灵性的人来说,是漫长的守望,更是丰富的窖藏。现在的庞余亮,因为诗歌、小说与散文,全国知名,他是里下河文学流派的中坚,江苏青年作家的座师,全国少儿写作的领航者。庞余亮念念不忘故乡的美丽与温暖,他凭一己之力,推动了沙沟的知名,实现了“一个人,一个镇”的共同进步。他的散文《沙沟古镇的秘密生活》,标题引人入胜,内容令人垂涎。他还为沙沟的宣传片撰稿《纯金的古镇》,并与两位年轻的词曲家陈震、鞠起合作歌曲《来往沙沟》。一系列风骚操作,沙沟名闻遐迩。庞余亮这样写道:如果将江苏地形图来回对折,你会找到一颗江苏地理之心。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沙沟就是这颗幸运之心。沙沟如一枚肩负神秘使命的围棋子,被上苍之手挂在了兴化、盐城、高邮、宝应、建湖五县市交界点上。沙沟的价值,首先在地理上。地理中心江淮之间,五县交界,决定了这里的文化,必然是边缘的、过渡的,去哪里都不会很方便,只能自成一体,同时也催发了当地文化独特的融合性。南北交汇,过去是四战之地,从三国魏吴相争到清*南下再到抗战,这里屡遭兵祸,加上水灾频仍,导致这里的历史轨迹漫漶支离。沙沟曾两度建市,一度建县,除了抗战期间的明确记载之外,其他均难考察。但到了大一统时期,尤其是当代,国家太平,水利大兴,沙沟物阜民丰,人间福地。如果是外地人,或许会从“沙沟”这个名字联想到河西走廊的狭长地貌,掀起*沙遮住半个太阳,丝绸之路上尘封的古国,悠长的驼铃,还有楼兰姑娘美丽而忧伤的身影。事实上,沙沟是典型的水乡泽国,兴化“七湖八荡”就有“两湖六荡”环绕周边:大纵湖、郭正湖;南荡、花粉荡、官庄荡、王庄荡、团头荡、洋汊荡。从上方看,两湖如乾坤二卦相摩相荡,又如威严的父慈祥的母,六荡如巽震坎离艮兑相辅相成,又如英俊的子美丽的女。沙沟的水六万亩湖荡,占了古镇三分之一的面积。广阔的水域,优良的水质,是上苍的恩赐,更是当地人精心呵护的结果。别的地方是鸡鸣报晓,沙沟的清晨,则在丹顶鹤白天鹅,这两种高贵的鸟儿二重唱中展开。走进沙沟,满目都是“鱼戏莲叶间”的悠闲、恬静和隐逸。让人喟叹今夕何夕,时至今日仍然有这一方宜居的田园。孟春,出水芦芽如同呼伦贝尔大草原般绿意漫天。仲春,四野菜花富贵逼人。春夏之交,万顷绿色的芦苇起伏如大海,让行人产生迷路的恐惧却又心生神往。秋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让人想起优美的民歌《芦花》,漫天芦花如雪飞舞,又让人想起孝子闵子骞的悲惨童年。到了冬天,一地白雪掩盖了全年的记忆,蕴藏着来年的生机。如果沙沟只是单纯的世外桃源,那我们的话题就未免过于单一了。环境再美,离不开人民的辛勤与智慧,还有文化的传承,这是华夏文明的核心特征。有传说,范蠡曾经隐居在沙沟。他富国强兵无人能及,自己发家致富也是一绝。他和子贡是春秋两大商神,子贡是儒商,他则近道。后人托名于他的《养鱼经》,传说也是在沙沟写成的。神人范蠡这些都是附会,但沙沟的商业氛围与渔业传统则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沙沟的位置,可以说是江淮地区的“通衢”,南商北客,行业众多,作坊遍布,连通江淮海陆。丰饶的物产,发达的商贸,这里因此有了“金沙沟”美誉。古镇区造型像一条鱼,居于镇中的大街小巷,呈现“鱼骨状”格局。居高俯瞰,端的是“镇在湖中、河在镇中”。大路弯过来,是进镇的石梁桥。桥上远眺,山映斜阳天接水,夹杂着里下河水气的清风袭来,古镇如绿洲浮动,如诗又如画。

沙沟古镇

沙沟镇现存七十五条巷子,以姜家巷、张氏名宅、赵家大房、明清时酱园、旧时理发店铁匠铺、鱼市口老街等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为最大看点。徜徉其中,历史与现实水乳交融,丝丝入扣,沁人肺腑。明清两代,无徽不成商,苏州与扬州的繁荣,离不开当地商帮的贡献。沙沟也是他们的重要基地。古镇的建筑,起源于徽商的积累,但风格明显不同于徽州民居青瓦粉墙的素雅恬淡,多了几分淮扬气派的精工富丽与深仁厚泽。沙沟有一道极具特色的景点,就是明清公厕。厕所而为景观,举世罕有。这是沙沟生活美学的体现。厕所位于沙沟古镇的后大街,原是明末清初沙沟富商陈树堂祖上的私人厕所。从外表看,这间厕所带有明显的西洋风格,当地人一直都称它为“洋厕所”。厕所面积不大,但里面另有乾坤。厕所坐北朝南,东西北各有三个长座椅,可以同时容纳六个人如厕。为了防止异味飘散,木桌的底部都会铺上鹅绒鸭绒。同时,木桌上还有一个柏木短几,可以放置茶杯茶壶、水烟壶等。同时,在出口还有净手铜盆、香熏炉具,与现代公厕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此,可以一边解决三急,一边吸烟会客谈事,可谓精神与肉体享受的完美结合。庄子说,道在屎溺,诚此之谓也。明清厕所的外部与内部游客来兴化,除了观油菜花赏水上森林公园外,古老的沙沟公厕,也成为网红景点。沙沟商业的繁荣,一直持续到民国初期。年前后,沙沟还保留了几个较大的行业,如典当行、南北货、土烟、绸庄、酱园、药店、米行等,这些汪曾祺笔下的“老行当”,辐射广远,成为里下河记忆的硬核。改革开放初期,沙沟一度边缘,毕竟水路交通竞争力有限。但沙沟人民“居易俟命”,坚持自己的特色,他们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特色鲜明的生态经济,农产品深加工,尤其是鱼圆产业,天下闻名。如今的沙沟利好不断:连淮扬镇高铁已经通车,从沙沟驱车半小时可抵达距离最近的宝应南高铁站;阜兴泰高速公路也将全线贯通,沙沟届时就有了高速出口;旅游产业初见成效,依托鱼米之乡打造“古法捕钓十八帮”渔文化风情体验园,依托始建于元朝的大士禅林建设菩提文化产业园。坚定的文化自信与个性化的发展模式,加上时来运转,沙沟定然前途无量。环境优美与经济发达兼具不容易,之所以能如此,靠的是这里淳厚悠远的地方文化。如今泰州地区主打三张名片:梅兰芳、泰州学派、里下河文学流派。在里下河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兴化作家贡献最大,沙沟人庞余亮功不可没。文学只是文化的一部分,里下河文化是江淮文化的核心,而沙沟,则是里下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这里的农业、渔业、商业、民俗与文学传统,是历史研究与现实关怀的最好样本。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乾隆江南通志》载:“王太保祠在盐城县西沙沟口祀晋王祥”。“二十四孝”之一的“卧冰求鲤”,无人不知。当代人喜欢说“这不科学”,我的朋友许石林解释道:大众传播,不必拘泥于情理,可以采用夸张与极端的方式。宗教如此,世俗文化也当如此。沙沟有四棵古树,见证了这里的沧桑。大士禅林多次重建,寺中古菩提树历尽劫波,满眼苍翠。此树梵名阿唎瑟迦柴,又名无患菩提,寓意是无忧无灾。这来自遥远南国的树种,却在沙沟花开花落,垂年,这是何等的福缘?大士禅林大士禅林大雄宝殿东侧的香橼,历史同样久远,是财富和幸福的象征。抗战中,被被日本飞机炸断树根,本地人性海师太用沙沟湖荡淤泥敷住。古树绝处逢生,香气四溢,象征华夏文化的不绝如缕。姜家巷耿姓庭院中有一棵岁的紫薇树,枝干如龙,树冠似凤。象征考运的“官样花”,如同文昌帝君,接受着学子的膜拜。同样有多年树龄的银杏树,堪称里下河的银杏王,气定神闲。它是沙沟的消息树、平安树,更是祈寿、求子的幸福树。崇文重教是这里的传统,笳吹弦诵,进士举人不胜枚举。陆游、施耐庵、郑板桥等人在沙沟也留下了宝贵的印迹。年,炮火连天之际,沙沟三元宫迎来了颠沛流离的苏中公学,为江苏乃至全国,培育了无数的人才。苏中公学文教兴盛,民俗更是美不胜收。沙沟前身为古射阳渔村。渔民们收获后,聚拢渔火庆祝。湖上渔火,天上星光,相互照耀,天人合一,这就是沙沟大型彩妆游走灯会的源头。每年正月十五,灯队延绵十里,“人在灯中行,灯随人走动”,游客如潮,长夜如昼,共贺太平。沙沟有上百座古庙,东岳庙会是影响方圆百里的民俗盛会,供奉东岳菩萨。沙沟比别处多了两尊神灵:明代忠臣海瑞和杨继盛。对忠臣与清官的崇拜,独树一帜。天生丽质而又心性良善的佳人,岁月只会增添风华。沙沟便是如此,时光飞驰,这里出落成天然的影视基地。《霜天湖》《最长的拥抱》《哺乳期的女人》,一部电影又一部电影,随着镜头的推拉与闪烁,沙沟的风采走向更广的世界。环境美,人文更美,这是沙沟幸福生活的来源。兴化有土话:穿是威风,吃是真功。沙沟人好客,好客的内涵与外延,就是好吃。沙沟人善于养鱼种菜,更善于做鱼做菜。谚语有云:游在东吴杭州,食在广陵沙沟。沙沟有全国最大的淡水鱼交易市场,中国唯一的里下河淡水渔业文化博物馆,还有相当数量的鱼姓居民。《舌尖上的中国》经常提到“食材”与“恩赐”这两个词。在沙沟,可以充分领略一种天然的享乐主义,他们将“自给自足”的价值发挥到淋漓尽致的程度。“沙沟全鱼宴”的鲜美,令所有食客刻骨铭心,更别说惊人的便宜了,真的是平头百姓的恩物。他们的主打菜是“鱼圆藕夹水粉鸡”,“沙沟大鱼圆”因被路过沙沟的乾隆赞颂而驰名中外。“青草鲢鳙”是四大淡水鱼,青鱼,当地叫青鲲、鲲子,是标准“头牌”,肉质紧致鲜甜,允称上品。取湖里大青鱼中段,片下最鲜嫩部分,两把菜刀左右开弓,剁至烂熟,用力搅拌,在油锅中炸至金*,外*内白,入口绵柔,回味久远,如山楂树之恋。如图天下的鱼圆多矣,只有“沙沟大鱼圆”,以“败家子请客”般的豪横与匠心进入《中国名菜大典》。平淡最见功夫。燕翅鲍鱼做得好要本事,豆腐白菜做得好更是如此。沙沟人桌上,总有一道青菜汤,完全原生态,不用佐料,只放一点盐,却能让人历经繁华之后,品尝到饮食乃至人生的大道。因为龙哥的协调,我在沙沟某食堂里,领教了沙沟菜的鲜甜纯美。沙沟看重“四时八节”。每到节日,孩子们新衣新鞋,银项圈银手镯,灵气洋溢。立春的春卷,古法制作,又名脆皮春卷,入口即化。立夏鸡蛋,立秋香瓜,立冬蚕豆,柔软香脆之中,满眼满口满心,都是对生活的满足,对天地的感恩。美丽生态,发达经济,悠久的雅俗文化,富裕而幸福的生活,都来源于了不起的传统文化,还有当下的良*善治。沙沟,是乡村振兴的优质模板,更是最佳的起点。尘世最美!—END—本文作者:刘根勤

刘根勤,男,江苏兴化人,文史学者,中山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

刘根勤

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幸福!

1
查看完整版本: 沙沟尘世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