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6/20 19:30:00
高层住宅小区配备有电梯,给居民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按理说,电动车应集中停放在规划的区域内。可一些市民仍选择让电动车乘电梯回家充电,既给他人带来不便,也埋下了安全隐患。近日,宝应法院开庭审理一起侵权责任纠纷案,就与“电动车上楼”这种现象有关。因避让不及,市民阿玉被电梯中突然冲出的电动车撞倒在地,导致腿部受伤骨折。为追讨赔偿责任,阿玉一纸诉状将肇事者告上法庭。对于事件的责任划分,法院是如何认定的?市民遭遇电梯轿厢冲出一辆电动车,毫无防备被撞倒“现在无论站在哪个电梯门口都有阴影,总害怕里面突然有电动车或者宠物冲出来。”宝应市民阿玉回忆起这起意外事件,至今仍心有余悸。事情要追溯到年1月中旬的一天,阿玉前往当地某小区探望朋友,停放电动车时却遭遇了意外。当时,伴随“叮”的一声,电梯从楼上降落至一楼。电梯门打开后,阿玉看见眼前一个黑影推着电动车一闪而过,由于推车速度快、力量猛,阿玉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电动车撞倒在地。肇事者背对电梯门,推出电动车时将自己撞倒,此时的阿玉既气愤又有些慌张。“怎么回事?突然从电梯里出来,也不看看外面有没有人。”阿玉试图让对方停住脚步。直到缓过神来,阿玉才意识到腿部疼得厉害,这下摔的可能伤到了骨头。损失惨重花费数万元医治,肇事方不愿赔偿“我背对着电梯,速度也不快,怎么可能将你撞倒。”听到电梯口的动静,推着电动车的女子小菲仍在辩解。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争论不休,气氛剑拔弩张。为阻止对方一走了之,阿玉拨打电话将朋友喊来。闻讯而来的朋友拨打并报警,在民警的协调下与小菲互留了联系方式。很快救护车赶来,医院。阿玉的伤势的确不轻,医院诊断为左股骨下端开放性骨折。卧病在床休息数月不说,阿玉前前后后花去的医疗费多达3.5万元。说起自己是如何受伤的,阿玉有一肚子的委屈,“对方推着电动车从电梯里突然冲出来,我避让不及就被猛的撞倒了。”身体逐渐康复,阿玉与当事人小菲取得了联系。阿玉提出,显然是小菲将自己撞伤的,肯定要为自己的损失承担责任。但小菲表示,事发时不清楚什么情况,就被阿玉拽住了。“我当时没看见电梯外有人,你现在口说无凭。”小菲说。对方这样的态度,让阿玉有些失望。为了追讨赔偿责任,阿玉来到宝应县人民法院,递交诉状并将小菲告上了法庭。追讨赔偿有明文禁止电动车上楼,肇事者承担七成责任近日,宝应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这起侵权责任纠纷案。结合公安机关在事发后与原、被告所做的谈话笔录,法院认定,原告当时正在居民楼底层业主上下电梯的等侯区域停放电瓶车,而被告倒推着电瓶车从电梯中出来,疏于观察其车后面的人车情况,将正在停放电瓶车的原告撞伤。法院认为,为预防电动车引发火灾,保护人身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公安部早在年就发出通知: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尽量不在个人住房内停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车充电。本案中,被告将电瓶车随人一道乘电梯上下楼,既给他人出入电梯带来不便,也给该楼的业主带来安全隐患。同时,被告在倒推电瓶车出电梯时应当对其身后的人员、车辆情况尽到观察、注意义务,其疏于观察,导致其电瓶车撞伤原告,存在较大的过错,应当对原告的损失承担70%的主要责任。法院当庭判决,被告小菲给付原告赔偿款元。自身问题违规停放增加碰撞可能,被撞市民自担三成责任庭审过程中,法官表示,早在年,公安部就发布通知要求,禁止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法院审理查明,事发时原告正在居民楼底层电梯的等侯区域停放电瓶车,此区域在电梯口附近。法官到事发地点实地查看发现,电梯口周边墙上张贴着多张禁止电瓶车停放电梯口、禁止电瓶车乘电梯上楼充电的告示、须知,其中年9月27日发布的《电动车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须知》仍然张贴在电梯口墙面上,内容完整,清晰可见,但该电梯口仍然停放着多辆电瓶车。法院认为,原告违反上述规定将电瓶车停放在电梯口附近,造成电梯口空间狭小,导致碰撞事故更加容易发生,原告也存在一定的过错,对自己的损害应承担30%的责任,即元。记者探访电动车乘电梯上楼危害大,集中管理很有必要近年来,因电动车引发的火灾事故层出不穷。数据显示,80%的电动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而电动车火灾致人员伤亡的,90%是因将其置于门厅、楼道或者过道内。电动车乘电梯上楼的危害有多大?可能影响电梯正常运行,或诱发火灾等安全事故,最终受损的还是业主。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四部委早在年就曾联合下发通知,坚决整治电动车“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但因为缺乏可操作性,在一些住宅小区内,严令禁止的充电行为依旧存在。“这起纠纷的发生,与电动车进楼入户、乘电梯上楼充电等现象有很大的关系。”法官说。采访中,家住西区某小区的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如果禁止电动车进入电梯,有关部门应该把车棚、充电等配套问题尽快完善起来。”如何安全有效的阻止电动车进电梯?有专业人士指出,小区物业对电动车进行集中管理、设置固定的充电装置是应该的,也是有必要的,但在收费方面要合理。“业主和物业可以就收费问题进行协商,制定出各方都能够接受的方案。”不少市民提出,为了安全起见,电动车乘电梯上楼此类现象应当杜绝。“物业应禁止电动车进入电梯,居民自身也要从我做起,自觉避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市民赵先生说。(文中人物均为化名)来源:扬州发布免责声明: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给我们留言,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站删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