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迷信王国,迷信亡国南汉史鉴下
TUhjnbcbe - 2021/6/8 13:29:00
北京医院雀斑 http://m.39.net/pf/a_8714221.html

“后人复哀后人。”

04

国民观察

由于南汉被宋朝所灭,史书自然要着重描写南汉高层的荒唐无道,对南汉国家的整体情况和民众的精神面貌着墨甚少。从现有的史料中推测,南汉的国民情况也很特殊。

南汉的*治局面乱七八糟,国家却十分富有,这几乎是五代末、宋代初各南方小国的普遍特点。宋太祖曾阐述过自己统一全国的方略:“中国自五代以来,兵连祸结,帑藏空虚,必先取巴蜀,次及广南、江南,则国用富饶矣。”割据巴蜀的后蜀*权在孟家父子治理下富甲天下,北宋灭后蜀后,宋太祖命人将后蜀府库中的财宝运送回中原,花费了十余年时间;虎步江南的南唐*权是十国中最强大的一个,钱粮及铜矿等各类重要资源丰富,以至后来“*国之费多出于江南”。同样,偏安广南的南汉也不遑多让。

南汉的富有首先体现在人渣皇帝们的奢靡花销上。从刘?开始,每一任皇帝都是搜刮和挥霍能手:刘?天南海北到处搜刮钱财,大建殿堂;刘玢时期,领取国家财*工资的东西两教坊伶官就有一千多人;刘晟建造上千座离宫,游猎宴会,大肆铺张;刘鋹更是登峰造极,大工、巡游、花天酒地等烧钱手段样样拔尖,仅万*殿一根柱子的建筑费用就要“白金三千锭”,名目不清的花费更是“日千万”。

南汉宫殿遗址

南汉的进贡和养*情况也可以侧面证明南汉的富有。从正式立国前的刘隐时期开始,南汉进贡中原君主和权臣的物品数量居诸国之冠,其中多有来自海外的奇珍异宝;南汉的兵力雄厚,在后来抵抗宋朝南征的过程中,调兵“五万”、“三万”、“十余万”、“六万”的记录比比皆是,以南汉的人口规模,供养这样庞大的*队不可能不依托于厚实的家底。

南汉既没有巴蜀天府之土,也不是江南鱼米之乡,人口又不足以开展大型农耕活动,其财富估计应该多来自于外贸商业活动。史载南汉“广聚南海珠玑,西通黔、蜀,得其珍玩,穷奢极侈,娱僭一方,与岭北诸藩岁时交聘”,还建造巨舰,与东南亚一些地区有往来,商业十分发达,可谓是当时外贸商业的领*者。但后世史家极少将南汉的富有归功于南汉统治集团,甚至当时就有人目光如炬,点明了南汉苟安的关键所在,并指出南汉的前景十分危险。

南汉由宦官掌权,但宦官中也不乏有识之士,邵廷琄就是一位具有战略眼光、能力出众的宦官。北宋代周前后,邵廷琄对刘鋹进言:“汉乘唐乱,居此五十年,幸中国有故,干戈不及,而汉益骄于无事,今兵不识旗鼓,而人主不知存亡。夫天下乱久矣,乱久而治,自然之势也。今闻真主已出,必将尽有海内,其势非一天下不能已。”明确指出了南汉立国长久无事的原因是中原战乱不止、中原*权对南汉鞭长莫及。此外,面对大乱将治、宋朝志在一统天下的态势,邵廷琄也给出了建议:一是全力修兵备战,二是将南汉琳琅满目的珍宝送给宋朝以交好。邵廷琄的建议是否可行姑且不论,刘鋹的反应让人着实无语,史书用字曰:懵。怠工几年的大领导刘鋹,已经连工作建议都听不懂了。

南汉国家财富充裕,民众是否富有不得而知。从统治集团的治理手段来看,其施*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南汉民众遭罪。

南汉刑罚酷厉,刘?、刘晟、刘鋹都是酷刑发明家。刘?发明的最有特色的一项酷刑是将人投入聚满*蛇的水中,曰“水狱”;刘晟将各类酷刑集中一处,将其称作“生地狱”;刘鋹最喜赐*酒给臣下,以观看喝*酒的人临死前痛苦挣扎之状为乐。南汉灭国后刘鋹入京生活,有一次被宋太祖赐酒,以为是请君入瓮之故事,当即吓得*飞魄散。

南汉皇帝花钱如流水,财*总有吃不消的时候,当此之时,恶*便大展拳脚。刘?、刘晟都曾经派人下海抢劫商人,搞得中外骚然。南汉四帝中刘鋹最为奢靡,用钱缺口最大,这方面的“作为”也最多,如:募集数千人脚悬石头、腰系长绳,潜到五七百尺的深海采集珍珠,为此溺死者不计其数;民众纳粮的米斗容量是正常米斗的1.8倍;民众进城要交钱;以堂堂皇帝之尊,外出巡游吃饭时让有钱的百姓买单;等等。

南汉白龙年间铸造的铜钱

以一般的经验推论,南汉百姓过着如此暗无天日的生活,早该揭竿而起才是。吊诡之处在于,在南汉统治的50多年间,鲜见民众反抗的记载,史书上唯一有较全记述的民众举事是刘玢时期的张遇贤起义。

据记载,循州博罗县有位“神”降世,能预测吉凶祸福,该县小吏张遇贤对此“神”侍奉殷勤。公元年,循州盗贼四起,乱纷纷莫衷一是,都来求“神”,“神”发话:“张遇贤是十六罗汉转世,应该做老大。”于是张遇贤成为了起义领袖。如此看来,张遇贤与“神”两人可能在唱双簧,手段拙劣,但效果奇佳。张遇贤自称“中天八国王”,定年号为“永乐”(这是个十分受欢迎的年号,在此六百年前的张重华用此年号,一百多年后起义的方腊用此年号,近五百年后的朱棣也用此年号)。起义*统一穿红衣,因此被称作赤*。

赤*一度拥众10多万,攻占南汉都城以东大部分州县,击败两位南汉王爷。第二年南汉调兵反扑,赤*北越大庾岭,进入南唐境内,最终被南唐剿灭。这次起义虽然势大,但从史书看来,张遇贤才具平庸,打仗时只会根据“神”的指示瞎指挥,初期侥幸取得胜利,后期则屡战屡败,“神”就此闭嘴,部众由此大惧。又一次战败后,张遇贤弃众逃跑,其部将李台台这时终于看透了“神”的废物本质,便将张遇贤绑送唐*,张遇贤及其副手、谋主等人被斩于金陵。

公元年南唐地图(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南汉的民众几无起事,却在一次迷信号召下争先恐后造反,最后又在一个迷信骗子的指挥下稀里糊涂的失败,南汉民众的见识也就可见一斑了。起义中的这位“神”也堪与南汉宫廷中的樊胡子并列为南汉的骗子巨头,两人一在朝,一在野,将南汉的迷信国风发扬到了极致。

05

亡国“喜剧”

对于任何一个*权来说,亡国都是不折不扣的悲剧,读南唐后主李煜那些痛怀故国的词句,令人倍感心酸。南汉则不然,其亡国过程充满喜感。

“玉皇大帝”临凡的儿子刘鋹面对已经开始战争统一步伐的宋朝十分自信。宋汉正式开战之前,南汉有两大作为:刘鋹意欲效仿其生父刘晟趁火打劫马楚的行为,在宋朝初平湖南、征伐北汉的两次空隙出兵攻击宋朝,结果鸡飞蛋打,被宋朝名将潘美等人打得大败,未有收获,反而丢掉了彬州等地;南唐国主李煜先后写了一封国书、一封私函给刘鋹,劝其向宋朝称臣,结果自信满满的刘鋹扣押了南唐使者,命使者的儿子送去回信,信中把李煜臭骂一顿,李煜勃然大怒,命人将回信送往开封,向宋太祖告状。这两件事成了宋朝出兵灭南汉的借口。

李煜像

双方均进行了战前准备,不过一方操作很稳,一方很迷。

宋朝方面:宋太祖从南汉降将、战俘处深入了解南汉虚实,精心制定了战略计划;与南汉有作战经验的潘美等人被任命为指挥官,率10州兵马南征。

南汉方面:刘鋹听信谗言,杀了那位见识不凡、很受士兵拥戴的宦官邵廷琄;南汉第一名将、老宦官潘崇彻因流言蜚语被罢免在家;没有其他。

公元年,宋*南下,很快攻取富州,八月,兵锋直指贺州。贺州刺史陈守忠命人急报刘鋹。刘鋹派龚澄枢到贺州前线慰问,又派郭崇岳、李托分别前往桂州、韶州。贺州士兵见龚澄枢只是来放嘴炮,没带一兵一卒援*,士气顿时一落千丈。龚澄枢本人更是胆小如鼠,九月,宋*前锋刚到芳林,龚澄枢便乘小船跑回了兴王府。

潘美像

刘鋹直到此时脑子才清醒一些,没有去找玉帝爸爸,而是召开会议研究保卫贺州的问题,会上,与会者一致推举潘崇彻领兵救援。会议精神传达到潘崇彻这里,潘崇彻却早已心寒,以眼病为借口推脱不去。刘鋹也破罐子破摔,命伍彦柔提兵五万救援贺州。

关于伍彦柔,此人之前的作为史书没有任何记载,连其领*时是什么官职都不知道,唯一一次出场就是这次带兵。潘美听说南汉*来援,下令后撤20里,设三重伏兵于南乡。伍彦柔和主子刘鋹一样是个自信过头的人,率*在南乡停泊一夜后,到天明上岸,四周巡看,认为敌*已经都在眼中,便大模大样坐在折叠椅上指挥战斗,很有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范,只可惜,灰飞烟灭的是他自己率领的援*。宋*伏兵发动攻击,伍彦柔被当场擒杀,南汉援*死亡十之七八。第二天,宋*填平壕沟,直抵城门,贺州守*开门投降。

潘美攻下贺州后建造大船,声称要顺流东下直取兴王府。刘鋹无计可施,硬着头皮再请潘崇彻出山,命其率*五万在贺江建立防线。潘崇彻此时已认定南汉灭亡大势已定,无心恋战,只在贺江拥兵自保。实际上,宋*只是放了个烟幕弹,潘美声东击西,直取贺州西北的昭州。

贺州一战几乎打崩了南汉。十月,宋*攻破昭州外围的开建砦,昭州刺史田行稠弃城逃跑,昭州被攻破;桂州刺史李承进有样学样,也望风而逃;十一月,宋*再破连州,招讨史卢收退兵至清远。局势已是万分危急,刘鋹的心情却好了起来,他认为(不知是否是“玉皇大帝”的想法),丢掉的地区原本就是马楚的地盘,宋*即将收兵了。

潘美等人的心智显然没有停留在刘鋹这个档次。十二月,宋*兵临兴王府的北大门韶州。南汉在此地聚集了十多万重兵,还配备了特种部队——象兵,意图一战扭转乾坤。双方在莲华山下决战,南汉的大象在阵前排开,每只大象都承载十多个南汉士兵,十分雄壮威武。潘美命宋*集中所有强弩向象兵射箭,大象很快失去南汉士兵的控制,掉过头来冲击南汉的*阵,于是南汉兵败如山倒,主帅李承渥仅以身免,韶州失守。隔年正月,宋*再下英、雄二州,被视作南汉救星的老将潘崇彻直接投降。

象兵

刘鋹只得遣使请求停火,潘美却顺手牵羊,挟持着刘鋹的使者快速通过了一路的山河险阻,二月兵临距离兴王府十里路程的双女山。

眼看宋*势如破竹,刘鋹便想到了逃跑。

南汉临海,又贸易发达,出海的巨船自然不缺。刘鋹为这次逃跑,大大费了一番心思,准备了十几条大船,把搜刮来的金银珠宝、美女妃嫔全部装上船,保障刘鋹在海外还可以过逍遥自在的日子。但准备完毕后,没等刘鋹上船,宦官乐范和船上的*士就开船跑了。

傻了眼的刘鋹只得向宋*乞降,不过潘美牢遵宋太祖“能战则与之战,不能战则劝之守,不能守则谕之降”的指示,不接受刘鋹的投降。南汉此时已无将可用,宫女梁鸾真推荐了自己的干儿子、宦官郭崇岳。刘鋹便命郭崇岳和老将植廷晓、祯王刘保兴等带领南汉最后拼凑的15万兵力在马迳与宋*展开了最后一战。

直到此时,南汉最后一位带兵主帅郭崇岳竟然还在指望迷信挽救,一天到晚除了祈祷*神,没有进行任何有效指挥。副帅植廷晓只好自己出战,兵败战死。宋*最终的胜利与三国夷陵之战中陆逊击败蜀汉*的过程如出一辙:潘美发现南汉*营寨由木栅栏防卫,便命人夜间趁大风放火,宋*全线出击,大败南汉*。郭崇岳也没有得到*神的庇佑,在乱*中身死,刘保兴逃回城内。

亡国前夕,高层宦官们又想出了一个馊主意。内太师龚澄枢、李托和内侍中薛崇誉等人开了一个内部会议,研究退敌方略。会议指出:宋*兴兵来攻是贪图南汉的财宝(这一点符合部分事实)。与会领导认为:宋*攻下城市后没有收获财宝,就会自己撤退(思路新颖)。会议决定:将南汉的府库、宫殿被全部烧掉。该决定在一个晚上被高效执行完毕。

二月辛未,宋*抵达白田。终于到了“不能守”地步的刘鋹素衣白马,出城投降,南汉国灭。

06

其无后乎

一般认为,南汉是五代十国中最腐败的一个*权。不过南汉毕竟在乱世中割据岭南长达五十多年,与世隔绝也好,趁火打劫也罢,还是拥有一定实力的。南汉亡国的原因,也需要进行探讨。

宋灭南汉的战争,对于宋朝本身来说,有两重性质。

一是吊民伐罪。在发兵征讨南汉之前,宋太祖曾召见过一批宋*俘虏的南汉宦官。这批宦官中有一人名叫余延业,在南汉担任皇帝身边的带弓护卫,但名不副实,在宋太祖面前根本拉不开弓。宋太祖大笑之余问余延业南汉的情况,余延业据实以告,宋太祖大惊道:“吾当救此一方之民!”

二是讨伐不臣。宋朝以中原正统王朝自居,称皇帝号的南汉与对宋称臣的南唐、吴越等性质不同,是宋朝可以名正言顺讨伐的对象,何况南汉对宋朝采取对抗态度:宋*未动南汉时,南汉主动出兵挑衅;李煜写信给刘鋹,南汉不愿称臣;宋*南下之后,南汉仍负隅顽抗半年之久。

战争有这样两重性质,宋太祖也就有清算南汉的必要性。公元年五月,亡国的南汉君臣被送至开封,宋太祖首先追究南汉焚毁府库的行为,刘鋹急忙将责任推脱到龚澄枢等太监身上,没费多大功夫,龚澄枢、李托等人认罪。史书记载,刘鋹的口才很好,想必就此有一番辩诬。

对南汉名义上的最终审判发生在献俘仪式之后。按照规定,宋太祖派了一位能说会道的官员卢多逊历数刘鋹的罪责,刘鋹则进行了一段极为精彩的申辩:“臣年十六僭伪位,澄枢等皆先臣旧人,每事,臣不得专。在国时臣是臣下,澄枢是国主。”用语殷勤恭顺,又将罪责推卸得干干净净。宋太祖免了刘鋹的罪责,将龚澄枢、李托、薛崇誉等宦官当即斩杀,就此了事。其实,刘鋹狡辩的过程中没有将“玉皇大帝”的化身樊胡子说出来顶缸,可能是他直到此时还是相信这个“玉皇大帝”是真的,也可能是樊胡子已经跑了不知去向,所以只好委屈在场的龚澄枢等人了。与樊胡子同样亡国后不知所终的还有宫女卢琼仙等。除被杀的龚澄枢等人外,唯一记载明确结局的是刘鋹本人。

前文说过,龚澄枢等人弄权是得到刘鋹授权的。后人看得出这一点,聪明如宋太祖又岂会不知。宋太祖如此草草了事,目的是留下刘鋹的性命。宋太祖在历史上以宽厚仁慈著称,对其取代的柴氏宗族和灭亡各小国的君主都算宽宏大量,唯一的例外是死得不明不白的后蜀后主孟昶。孟昶治蜀有方,*声不错,很得蜀中百姓拥戴,时逢蜀地大规模叛乱,宋太祖杀他的理由也可以想象。但像刘鋹这样不得人心的*治废柴,自然没有杀他的必要。

实际上,宋太祖对南汉亡国的原因也发表过自己的一部分真实看法。刘鋹在亡国入宋后,充分发挥了其有口才、懂生活情趣两大优点,常常在宋朝皇帝面前耍宝搞怪,逗得赵家天子乐不可支,真傻也好,装糊涂也好,总之没有再在中国历史上发挥影响。有一次,刘鋹展现手艺,用珍珠将马鞍结成戏龙的形状献给宋太祖,极尽精妙,宋太祖赏钱之余,对左右说:“鋹好工巧,习以成性,倘能以习巧之勤移于治国,岂至灭亡哉!”刘鋹最终死于公元年,年三十九。

宋太祖像

宋太祖的话解释于南汉亡国略显简单,但史书上没有记载宋太祖的其他说法。后世吴任臣、梁廷枏等人对南汉的看法各有千秋,此处不赘述。笔者自身对南汉亡国的原因概述是二字:迷信,具体分为三层:一是迷信的文化导致君臣民众愚蠢,二是迷信的管理导致*治结构畸形,三是迷信的积累导致整个国家内卷。

迷信是南汉的文化特色。刘?祖孙三代把迷信当信仰,后来宫里甚至出现樊胡子变成“玉皇大帝”的化身、跳大神骗刘鋹、愚百官的滑稽景象。在国家领导的倡导下,民间的迷信风气也大大加强,张遇贤起义就是要借助迷信力量。迷信导致了南汉全国性的愚蠢:资质聪明的皇帝刘鋹在国家领导位置上表现得像白痴;龚澄枢等高层不会治国;南汉许多将领不懂*事;民众受尽荼*不知反抗,张遇贤用迷信的方式进行煽动,就把南汉搅得天翻地覆,很难说可喜与可悲的成分哪个更多一些。

南汉的管理“迷信”指的是南汉排斥职业官员、对宦官等势力盲目信任。南汉任用宦官、宫女、巫婆治国,让大批没有经过专业培养的宦官充斥*府部门,把职业官员当摆设,这种畸形的*治结构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这种“迷信”*治模式虽然有时代背景下的特殊原因,但完全不值得提倡。从事实来看,龚澄枢等人在搞阴谋、搞*治斗争等方面颇有心得,管理国家却一塌糊涂。

在迷信的文化、管理积累之下,南汉除了在腐败上花样翻新,其他方面已经完全丧失了创新动力,整个国家陷入内卷:高层们只顾享乐,对外界的重大变化毫无察觉;刘晟、刘鋹杀兄弟、杀良臣;宦官中有能力的邵廷琄劝刘鋹深谋远虑,却因直言被刘鋹所恶,后来甚至被杀;四朝元老潘崇彻放弃*事抵抗直接投降;不懂*事的郭崇岳却做了老将植廷晓的顶头上司;刘鋹信任的宦官乐范只顾自身,关键时刻放了皇帝鸽子。如此国家,不亡也难。

南汉的教训如此惨痛,可后来者还是在南汉走过的老路上一再翻车。灭亡南汉执行者的北宋就是第一个例子,其靖康亡国之际的景象与南汉如出一辙:宦官童贯掌握*权,竟至封王,称“媪相”,宦官梁师成称“隐相”,二者俱列“六贼”之中;东京被金兵围困后,神棍郭京自称可以用六甲神兵退敌,宋钦宗竟然当真下诏书让此人募兵抵抗,结果这只“神兵”一出城遇到金兵,就被杀得七零八落,郭京逃得不知去向,金兵则趁城门打开的机会涌入城内,东京就此陷落。须知,北宋灭亡时,距离其平定南汉才不过年。

靖康之变

南汉管理上的“迷信”也后继有人。如同南汉皇帝警惕五代十国的掌权官员、信任无后的宦官一样,明朝的崇祯皇帝十分忌惮明朝中后期官员结*的风气、信任“孤臣”,其在位十七年换了五十多位内阁成员,最信任的是显出一副不结*面目的温体仁和周延儒。温体仁是个专攻*争、不会治国的阴谋家,任首辅五年无所建树;周延儒则是个滑头贪婪的老官僚,诸事推诿扯谎,只有事发被拿问前十分豪气地焚烧了自己的家,据说因为家中珍宝众多,连火焰都是五彩的。同朝后来被证明忠心、有才、任事的众多官员却不见这种信任。即便如此,崇祯皇帝死前,还不忘在遗言中留下“诸臣误朕”之语。

南汉的很多后来者连最浅显的*神迷信都不愿全盘否定,各类史书中记载了多种多样的、用来证实南汉国家命运的所谓“神兆”和“谶语”。除了郭京以外,把*神迷信落实到行动中者也后继有人:在鸦片战争中的浙东反攻战,清*统帅奕经根据在西湖关帝庙占签的结果,制定了“五虎制敌”的神奇策略,于“四寅佳期”的寅年、寅月、寅日、寅时,派属虎的总兵段永福为主将发动进攻,结果不到三四个小时土崩瓦解;国*将领邱清泉虽然曾赴德国留学,却没有改变其终生迷信的特点,驻防商丘时因其名与“伤邱”谐音而一再请示换防,淮海战役被困陈官庄时住一间四面建房、中间长一棵树的院子,听人说四周中一木是“困”字,便砍树以求平安,如此也没有改变其兵败身死的结局。

张遇贤起义证明,迷信虽然可以糊弄一时,但终有骗局破产的一天,迷信者介时不会有什么好出路。但九百年后的同样起义于岭南的太平天国起义领袖和群众仍不吸取教训:杨秀清、萧朝贵等人用当年樊胡子用过的的跳大神把戏,假借天父、天兄“附体”招揽人心,大批起义群众信之不疑,*权为此居然还设置了“爷降节”(杨秀清跳大神纪念日)、“哥降节”(萧朝贵跳大神纪念日)两个法定节日。若非杨秀清这等*事天才、冯云山这等组织奇才的存在,太平*只怕走出广西都难。在天京事变洪秀全诛杀杨秀清后,迷信破产的天国结局已经注定。

电视剧《太平天国》中杨秀清“天父附体”的镜头

时至今日,全国很多地区还是保留着各类迷信习俗,某些部门机构也存在着各类迷信管理。指望这些迷信一夕消尽自然不现实,但读南汉史,观后来者之不鉴,知道迷信可以亡国,对这些迷信的恢复和蔓延不可不防。

常怀千岁忧

1
查看完整版本: 迷信王国,迷信亡国南汉史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