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为什么年轻人不爱加班”上了热搜,我一脸蒙,暗暗发出灵*拷问:为什么年轻人就该爱加班?不是年轻人,就爱加班吗?
“不爱加班”这个锅,年轻人不背,也背不动。
这个话题有一个预设的语境:职场上,越来越多的创业型公司都要求员工加班,扬言要模仿互联网公司的狼性文化,但现实却是,大部分企业员工——尤其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不愿加班,甚至面试时会直接问公司是否加班。如果有,就不考虑。
这就不难理解了。发问的,应该多是企业管理者、单位领导,或长辈吧。在这些过来人眼里,加班似乎是理所当然的,甚至是褒义的,是一个人爱岗敬业、拼搏上进的体现。而“不爱加班”具有某种贬义,是不思进取、懒惰、怕吃苦。占着年龄、资历优势,对年轻人或规劝,或批评,似乎也有某种正当性,因为其出发点都是“为你好”。
这届年轻人看得明白:将“爱加班”挂在嘴边的人有两类,忽悠员工无偿卖命工作的领导或老板,和以此讨好巴结领导或老板的员工。他们都有些不好拿上桌面明白表达的诉求,这才转而以“你应该爱加班/我爱加班”为由,绑架员工或表现自我。否则,主动“爱加班”,只怕是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曾经,“加班费没给到位”,是人们反感加班的主要原因。且不说,这种状况如今仍存在,就算有了加班费,很多人还是会拒绝加班——“如果非要加班,那正常上班的时间是个什么意思?”这话不是抬杠,而是基于法治和常识的理性声音。
一些职场人过度加班导致健康问题,也让人们反思。“年轻时用健康换钱,年纪大了拿钱换健康”,显然是亏本买卖。“为什么年轻人不爱加班”话题下,李开复的答案是:我一生都在,患癌后才明白自己错了。
事实是,“不一样”不一定是年轻人的错,有时候,它反而是一种进步。“不爱加班”的年轻人,代表了一种智识上的“早熟”和个人权利意识的觉醒。
比过来人幸运的是,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让这一届年轻人的声音,总能被迅速释放、凝聚、扩散。他们不再轻易陷入“异类”“矫情”的自我质疑,而可以在求同中不断强大内心,不断追求自我。
那些身体不再年轻的人,可以在心态上继续年轻。质疑“为什么年轻人不爱加班”,不如想想年轻时也不爱加班但只能私下发牢骚的自己,想想能为年轻人不加班做些什么。起码要明白,“不爱加班”不是错,更不是年轻人的错。它只是一种好恶的真实表达。
那些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职场人,我们应该致敬。可换个角度,如果能合理安排好工作与休息,让加班越来越少,让人们有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不好吗?澎湃新闻
郑韩读报编造“家长送‘吐槽’锦旗”,不能为了流量激化家校矛盾近日,一则《徐州奇葩家长因给老师送特制锦旗而走红》的视频在网上传播。视频中,一男子手持写有“教啥啥不行,叫家长第一名”的锦旗,反映徐州市天翔小学三(2)班赵西海老师“频繁叫家长”。该男子称,“作业完成不好,叫家长。字写得不好,还要叫家长。如果我们家长什么都会做的话,还要你们老师做什么。”12月6日,徐州市教育局发布通报称,经排查,徐州市范围内无天翔小学,也无赵西海老师,该视频内容纯属虚构,给徐州家校共育造成不良影响。徐州市教育局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置。锦旗上套用“干啥啥不行,××第一名”的句式,口头上控诉“还要你们老师做什么”……视频里这位男子的情绪性语言,确实很容易刺痛民众神经。可谁能想到,这则看似时间、地点各要素齐全,对学校老师指名道姓的视频,居然只是段子手抖机灵、博眼球之作?视频创作没问题,家长真实反映也没问题,但是视频博主如果试图混淆二者界线,打着真实的口号来拍摄莫须有的视频,既是对相关群体的抹黑,也容易造成舆论场混淆是非——这样只能制造“破坏性能量”,而没有“建设性”可言,只会激起社会对教师的负面情绪与不必要的内耗,而不会助推家校共育良好生态的培育。如今,当地已表示将依法依规进行处置,这对很多视频博主不乏警示意义:视频创作可以但不能信口开河,明明是纯属虚构,却试图盯着“真新闻”幌子蒙混过关,与其说是反映揭露问题,不如说是制造问题。新京报郑韩读报凭“身份高”逼女子让座,坐高铁坐出优越感来了?“你就应该让我坐”“我身份比你高得多了“你要是在我单位早把你开掉了”……12月5日,在阜阳西到合肥南高铁上,一男子想手机充电要求女子让座,女子不同意,反而遭到对方一连串的指责,还拿“身份高”说事。这一幕被其他乘客拍下来并传到网上后,引发热议。12月6日,上铁合肥客运段官微对此回应称,列车员发现两名旅客因座位问题发生争执,立即询问情况并进行劝导。两人后面未再争执,也未报警。从报道来看,涉事男子并不是不换座位就无法充电,视频里,女子也强调了这一点。但本来是中间位置的男子,非想换到过道位置,别人不同意就如此咄咄逼人,不讲理还振振有词,其态度称得上是骄矜蛮横。“我身份比你高得多了”、“你要是在我单位早把你开掉了”……除了强行要求对方让座的行为站不住脚,这位男子自恃领导耍特权的言论,更是触碰到了公众的敏感点。现代社会,人人平等,不存在谁比谁高贵之说。无论是不是领导,同样都是花钱买座,同样都是二等座,同样都有勾选具体座位的权利,自然同样都有决定“换”或“不换”的权利。男子“厚己薄人”的做法,显然侵犯了女乘客的正当权益。涉事男子自曝“身份高”后,很多网友都在猜测他的单位和职位,这名男子如果真是某单位的领导,不管是哪个单位,都该引以为耻——该教育的教育,该处罚的处罚,毕竟这种挑战社会道德底线的言行,对于单位的声誉和形象也是一种损害。此外,从报道来看,拍摄视频的乘客说,男子一开始还打了女乘客,但他没有拍摄到。如果这一情节属实,女乘客也完全可以主张权利,要求对方赔礼道歉。还有,在视频的最后,女子不得不起身,男子顺势坐在了女子的位置,拿出了自己的充电线……这样的结局,让人如鲠在喉。近年来,火车“霸座”“逼人让座”事件频出,相关法律明确指出霸座行为既违约又侵权。在此语境下,相关高铁工作人员显然应该及时介入,积极维护女乘客的正当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如果所谓的“相安无事”,只是女乘客不堪男子的咄咄逼人被迫让座,那显然不是什么好的结局,对社会来说也是个不良示范。新京报郑韩读报手机变“肉鸡”,如此“预装”无法容忍有超过万用户手中的金立手机竟一出厂就是“肉鸡”!近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份判决书,正式揭开了金立手机利用控股公司与广告商合谋往金立手机植入木马,从而“拉活”赚钱的黑暗历史。判决书显示,金立手机控股85%的子公司深圳致璞与北京佰策公司一起策划并实施了植入木马“拉活”赚钱的非法行为——由北京佰策负责开发“拉活木马”,然后交由深圳致璞将其集成到金立手机的故事锁屏APP中,进而非法操纵用户手机为指定的APP拉升用户活跃度,并从中渔利。 号称“金品质,立天下”的金立手机竟如此没有操守,不仅辜负了用户的信任,更堪称对用户尊严与智商的一种羞辱。如果任凭手机厂商这样铤而走险,每一部手机、每一台电脑都可能会沦为“肉鸡”,用户权益岂不更难保障?更严重的是,金立手机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相关法院调查显示,开发了“拉活木马”的北京佰策公司还曾跟小源科技、魅族科技两个手机厂商合作开展过同样的“拉活”业务。而前不久爆出的一则新闻则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更深处。浙江新昌县法院上月审结了一起类似的案件,手机厂商勾结一家设计制作木马程序的所谓科技公司,在生产环节将用以盗取用户信息的木马程序植入万部老年手机中,借以吸话费、刷流量、“薅羊毛”。 我国刑法早已对这类行为作出专门的“安排”,为它们备好了“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等适用罪名与罚则。也正因如此,在上述两起案件中,在出厂手机中预装木马的相关公司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手机或电脑一出厂就是“肉鸡”,这样的事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为此,监管部门必须有所作为。一方面,要与时俱进,尽快在监管技术上达成对出厂手机或电脑预装软件及时管控,不让任何一款违法预装软件成为监管盲点;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以查处金立手机“拉活木马”为契机,建立常态化的预装软件筛查机制,为各品牌手机或电脑的预装软件严格把关,对违法厂商予以严惩。齐鲁晚报“郑韩读报”节目录音已经上传到“蜻蜓FM”APP,登陆蜻蜓FM可以搜索“郑韩读报”收听音频,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