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办好普通教育教学的同时,国家对特殊教育也越来越重视。为使身体有缺陷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平塘县特殊教育学校以康复教育为重点,在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向学生传授生活技能,用博爱点燃“特殊孩子”的希望之光。
折翼的天使能否展翅飞翔?作为患有听力和语言障碍的残疾学生,陆运仙用她在平塘特校的学习成果做出了肯定的回答。在今年第十三届“贵青杯”系列活动大赛中,出自陆运仙之手的手工作品《毛南族刺绣大枕》获得巧匠智造劳动展示小学组一等奖。这是对她个人的鼓励,也是对平塘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成果的肯定。
陆运仙和她的获奖作品
采访中,陆运仙开心的用手语向记者表示:“来到平塘县特殊教育学校两年了,学校里老师的爱、同学的帮助,让我感到特别温暖,在学校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跳舞、画画、刺绣等等,让我又重拾了信心。这次得了大奖,我特别特别开心!”
在平塘县特殊教育学校,和陆运仙一样,孩子们虽身有残疾,但都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炽热之心,他们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一技之长。
“我在学校学会了炒菜、种花、种菜,毕业后我要种菜、种花,拿去卖赚钱。”学生杨光伟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种植多肉植物
平塘县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以文化教育为基础,康复教育、技能培训为重点,集聋、培智教育为一体的九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课上,学校通过种类多样的技能课程使学生掌握生存技能,课下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跑操等活动进行康复训练,努力挖掘残疾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既有文化素养又有一技之长。
平塘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林先叶介绍:“我们学校的孩子都是残疾儿童,学文化知识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生存技能,我们学校大胆的实施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形成了我们学校校本课程的六大核心体系,涉及自理能力、职业教育、社会实践等六个核心内容。”
学生学习烹饪技术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校还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求,开设相应的叠衣服、洗脸、系鞋带等基本生活技能课程和种植、刺绣、烹饪等生存技能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大部分做到了基本生活能自理,基本生存可自给自足。
“我们希望孩子们进入校园之后,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今后能够有一技之长,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林先叶说道。
平塘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冷德丽(实习)曾廷胜
来源:平塘县融媒体中心官方微博官方网站
你在看,就戳这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