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绿色发展要求—
勾画绿色生态图景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成员、副局长杨战生按照国家、省要求,我们已全面启动焦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了区域一体化构想、空间统筹、生态修复、文化提升、山水太行、品质提升、交通支撑等规划路径,为构建全域、全要素的空间规划体系夯实了基础。从生态功能提升角度,构筑“一廊、五区、多带、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一廊”:*河生态廊道;“五区”:太行山生态保护区、山前缓冲涵养区、人居安全保障区、农业生态发展区、*河滩地重要生态功能区;“多带”:沁河、大沙河、蟒河、丹河、南水北调中线生态带;“多点”:马鞍山水库、群英水库、青天河水库、白墙水库、顺涧水库,涝河入*口、沁河入*口、蟒河入*口。突出抓好*河生态保护,落实*河流域总体保护要求,以水为脉,营造相互依存、自然循环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生态红线划定工作,焦作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面积.22公顷。年,我市牵头成功申报了河南省南太行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全市共设置35个子项目,总投资24.16亿元(其中,中央和省财*奖补资金8.74亿元)。目前35个子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今年年底有望完成全部项目建设。—破茧成蝶水润怀川—
百姓安居增添福祉
市水利局四级调研员杨希庆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认真落实水利部提出的“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建设,高规格实施“四水同治”,高标准推进大沙河生态治理,成功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年以来,我市相继开工建设了大沙河生态治理城区核心段、大沙河上游郊野公园生态提升、中原路节点绿化工程等项目,在焦武路至中原路之间形成了长12公里、宽米的景观水面公顷,新增绿地面积公顷,对市民开放节点公园9个。目前,大沙河已经成为我市城市发展的新引擎、连接南北的新纽带、城市转型发展的亮丽名片。我市的“四水同治”共谋划了八大类64个项目,其中,省涉重大水利工程2个、市重点水利工程10个、县(市)区工程52个。小浪底北岸灌区已于7月19日在孟州市顺利开工,已完成投资10.7亿元,我市负责的田间配套工程前期勘测设计工作正在加快推进;西霞院水利枢纽输水及灌区工程已于5月9日顺利开工,已完成投资9.2亿元;市十项重点工程已开工6个,完成投资62.7亿元;52个县(市)区工程已开工46个,完成投资25亿元。—全民治污背水一战—
水碧天蓝成效显著
市生态环境局*组成员、副局长高健焦作市从年起打响蓝天保卫战。全市上下基本形成*委领导、人大监督、*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污染防治攻坚机制。坚持“科学、精准、精细、规范”治污,以“四大结构”调整和“三散”治理为重点,既强化管控,又加快治本,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年至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期间,在全省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考核中,我市排名从年的倒数第3名上升到年的第4名。特别是年,大气6项因子均同比下降,空气质量达到近年来的最好水平。年至年秋冬季圆满完成生态环境部下达的秋冬季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在“2+26”城市中排名第9位,取得历史性突破。年前10个月,全市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市PM10、PM2.5浓度较年同期分别下降10.7%、13.3%,优良天数同比增加42天。年至年水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攻坚期间,我市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4个省控地表水责任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省定目标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水质达标率%,连续4年实现“双达标”。年前9个月,全市4个省控断面均达到省定目标要求。“十三五”以来,我市大气、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圆满完成省定目标。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平稳。—凝聚精神提升品位—
建设宜居美丽焦作
市南水北调城区办四级调研员李小双南水北调城区段绿化带工程建设曾搁置8年之久,社会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