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下,惠州博罗县长宁客家婆景区内,"客家往事馆"中生动还原客家先辈诸多生产和生活场景,"百磨长廊"则陈列着个大大小小造型各异的石磨,最大一个直径达13.8米,放置在景区的门口,主要用作展示功能。10月6日,记者随"新发展新作为新惠州"主题采访活动来到博罗县客家婆景区,记者通过以点带面,了解惠州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的建设情况。
据了解,年8月博罗县被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之一。今年5月,博罗县再次跻身为全国10个之一、广东唯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联系县。
"润融常治文",是博罗县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五字诀"。其中,融合资源是做好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路径,也是文明实践阵地落地生根的基础工程,客家婆景区便是博罗县融合资源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客家婆景区是由广东客家婆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强出资与博罗县*府共同打造,这里也是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特色基地。客家婆景区集中展示了千年客家文化之韵,有豆花工业长廊、客家往事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馆、百磨长廊等景点。
李国强是地道的惠州博罗县人,十年前开始经营豆花生产企业,原厂址位于罗浮山下,该企业所生产的豆花正是使用罗浮山的泉水。在李国强看来,水是影响豆制成品的关键要素,随着企业的规模扩大,旧的经营场地已经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在"客家婆"公司重新选择厂址时,博罗县*府给与了很大帮助,划拨位于博罗县长宁镇埔筏村的一万多平方米的场地供企业使用,场地同样位于罗浮山下,解决了食品企业生产最基础的用水问题。李国强热爱客家文化,希望传统的客家食品跟客家文化紧紧融合一起因而打造了客家婆景区,并在景区内设豆腐花生产线。
王兰梅是"客家婆"公司的一名员工,同时也是博罗县客家文化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她介绍道,客家婆景区在年3月份试营业,今年6月被确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正式对外开放,景区不收取门票费用,在这里,市民游客不仅能购物,还能观看体验客家文化、豆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王兰梅说,"景区秉承‘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场地除了满足‘客家婆’生产豆花制品以外,还在利用景区内的手信展示区售卖如罗浮山的酥醪菜等本地特产,目前整个企业员工约有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博罗县本地人,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
记者了解到,博罗县坚持发挥文明实践中心统筹协调指挥功能,将全县各行业各部门现有面向基层的服务机构"全部打包",通过"激活、整合、下沉、共享"的办法,构建文明实践"大中心",提高全县域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值得一提的是,博罗县还探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让文明实践在博罗"细水长流"。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会的成立吸引了广大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文明实践工作,改变了以往"*府搭台、*府唱戏"的工作模式,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可持续和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目前,基金已募集资金万元,已使用万元。
采写:新快报记者麦婉诗
图
视频:新快报记者林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