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旭刘延龙杨丽扬州发布记者:刘峰生宫鋆煜文/图
秋高气爽,稻谷飘香。在宝应县广袤的田野里,一眼望去,漫野金黄。又到了收割稻子的时节,丰收在望,喜悦写在每个农民的脸上。
近年来,宝应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方位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三农”高质量发展结出累累硕果: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创成全国唯一荷藕产业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并入选全国水生蔬菜全产业链典型县……“农”墨重彩,宝应绘就“鱼米之乡”新时代画卷。
宝应县粮食生产呈现丰收景象
“米袋子”满、“菜篮子”丰
农业生产亮出“宝应范”
年大学毕业,回乡承包余亩农田,种植优质强筋小麦、优质食味水稻。眼下,宝应县柳堡镇新安村“雨森家庭农场”农场主王雨森,即将迎来水稻丰收时刻。
“年农场营业收入超万元,纯收益达30万元。”王雨森感慨地说,收获的背后,是县农业农村局指导而建设的高标准农田和“智慧农业”。
在宝应,像王雨森这样的家庭农场主已诞生了个。近年来,宝应县农业农村局始终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农机农艺相结合,高标准农田占比90%以上,农机安全监管“柳堡模式”在全国农业机械化工作视频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并创成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目前,宝应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46万亩、总产87.18万吨;建成“菜篮子”蔬菜保供基地亩;水产品保供能力15万吨;荷藕绿色种植面积、加工量、出口量均位居全国前列,“宝应荷藕”获批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米袋子”满、“菜篮子”丰,宝应走出了一条彰显特色优势、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宝应县广洋湖镇蒯家村一派田园风光
美妆“面子”、厚实“里子”
乡村建设展现“好风光”
清澈的河流、精致的亭台、古色古香的护栏,好一派“鱼米之乡”田园风光。“村庄环境提档升级,我们就像生活在大公园里。”宝应县广洋湖镇蒯家村村民邵同安自豪地说。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识和要义,也是农民兄弟的热切期盼。宝应县农业农村局把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硬任务、硬杠杠,一年接着一年干。目前,全县所有村(居)全部建立村庄环境长效管护“六有”机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评估全省第一等次;广洋湖镇蒯家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县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89%。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乡村的‘面子’,村集体经济创收增收是实实在在的‘里子’。”宝应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县里支持村(居)集体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坚持把村企联建作为有效抓手,全县14个乡镇实现村企联建全覆盖,全县所有村集体收入均达45万元以上。
“扬州麦客”周必胜组建的庆丰收割机跨区作业专业合作社获全国示范合作社
三产融合、引资兴业
农民增收广筑“致富路”
“在县农业农村局关心支持下,我建了多亩扣蟹基地,并进行了池塘生态改造,现在每亩增加收入0多元。”原下岗职工、宝应县水产养殖大户朱红玉说。
近年来,宝应县农业农村局把“三产融合”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百姓致富的关键一招,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家和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在农村投资兴业,全力支持农民在优势特色农业、智能创意休闲农业、乡村手工业等方面创业就业。
目前,宝应建成示范合作社个,其中国家级合作社8个、省级合作社21个。全国劳模李永政创新菱角塘套鳖、稻田养鳖等仿野生状态养殖“宝应模式”,成立“绿宝荡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先后与多农户、上千农民签订水产养殖和销售协议,养殖面积10多万亩,年产值近6亿元。
三产融合、引资兴业,“鱼米之乡”农民走上了新时代致富路。
编辑:华丽
审核:杜强王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