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巧儿
1他们生活于同一个朝代
我今天要说的两位人物,已经豪横中国诗词界上下千年。
而在这之前,为了让各位更好地理解他俩所处的时间空间,我还是简单科普一下“年号”吧。
“年号”这个名词,由汉武帝所创,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此后,中国历代皇帝继承这一传统,都会给自己统治时期的年份起一个名号,如果期间遇到各种大事、要事,一般会更改年号,有时一个皇帝会换多个年号。
而这种用“年号”纪年的方式,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才使用世界通行的公元纪年。
在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社会文明发展史中,共产生24个朝代,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年号。
唐朝,由唐高祖李渊建立,始于年,终于年。在这年中,唐朝总共有24帝,先后使用了76个年号。
唐玄宗李隆基,又名李三郎、唐明皇、唐玄宗,是唐朝的第八任皇帝,在位时间为年9月8日—年5月3日,先后使用过先天、天宝、开元共三个年号。
唐代宗李豫,是唐朝的第十八任皇帝,在位时间为年1月9日-年6月10日,先后使用过宝应、广德、永泰、大历共四个年号。
唐朝,是中国历史朝代中公认的最强盛的朝代,在享国的年中,无论是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方面,涌现出不少豪横中华民族历史的人物,尤其在诗歌方面,唐诗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影响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素养,而唐诗的作者们中,李白和杜甫则是顶级流量代表人物。
李白,生于唐朝武则天时期的长安元年年,卒于唐代宗李豫时期的宝应元年年。
杜甫,生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先天元年年,卒于唐代宗李豫的大历五年年。
所以,其实,李白和杜甫生活于同一个朝代:唐朝。
而数学好的同学们,不用掐指就能秒算出李白和杜甫相差11岁吧。
2“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既然同一个朝代的人,又都是诗歌爱好者,相遇相识的机率就有了。
杜甫是湖北襄阳人,他第一次见到李白,是在天宝三年,即公元年的夏天,地点是洛阳。
当时,杜甫已经30多岁,家道中落,虽然腹中才华横溢,情商、人脉和仕途都很一般,却很希望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李白则已经40多岁,在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日子里,完全不用为自己的生计和钱袋发愁,为什么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①李白是兴圣皇帝李暠的九世孙,父亲则是盐商,而在那时候只有皇亲国戚才能卖盐。从古至今,盐是人类的生活必需品,在古代尤其如此,盐商都是稳赚不赔,因此家产几百万两都不算有钱。
②李白的两任太太都是宰相的孙女,老婆的嫁妆自然不菲,没有拖累过他的家产。
③李白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成年后又凭着一肚子的才华名扬天下,一度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后来,皇帝见他在仕途上没有什么大作为,于是御赐李白一块金牌,而金牌上写着:“敕赐李白为天下无忧学士,逍遥落拓秀才,逢坊吃酒,遇库支钱,府给千贯,县给五百贯。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失敬者,以违诏论。”
这段文言文,翻译成今天的文字意思,就是:封李白为天下无忧学士,逍遥落拓秀才,只要他路过走过任何一个酒坊,所有人都不能阻拦他免费喝酒,路过走过府级别的地区可以拿贯,路过走过郡县可以拿贯。以上,文武官员以及军队人民,都必须遵守,如果对他有不敬的行为,必须按照违诏处罚。”
④李白写诗的才华,在少年时代就已非常突出,青壮年后更是名扬天下,权贵们为了装点门面喜欢弄点文墨附庸风雅,自然以能够结交认识天下第一大才子李白为荣。
⑤李白从小热爱武功剑术,愿望之一除了当官报效国家外,就是一人一剑笑傲江湖,于是他从小便学习剑术,并成为大唐天下第一剑术裴旻的徒弟,剑术更加了得,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时常路见不平一声吼,“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里就隐喻了他的某种身份。
所以,仅仅凭着以上几点,李白完全有底气到处免费游山玩水,一手挽剑行侠仗义,一手写诗风流潇洒快活,走到哪都自带气场一米八,是人群里最耀眼的那颗星。
人性都是趋强避弱,敬慕在各方面比自己强的强者,于是,本来就对李白的才华颇为敬仰的杜甫,在杜甫亲眼见到李白后,迅速成为李白的迷弟,和李白“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但是,李白是何等人物?
“贵妃研磨,力士脱靴”,且“天子呼来不上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总之就是任性到傲气十足的一个侠客、诗仙,某地某人是绝对困不住李白的心的。
而杜甫即使也有一肚子的才华,但大半生都是在贫穷中度过,无论是财富、见识和社会角色都和李白不在同一个频道,于是,杜甫和李白终究分手而别。
3不平衡的情感
分别后,杜甫春天掂记李白,夏天想念李白,秋天挂念李白,冬天想念李白,梦中也在牵挂着李白,对李白的敬仰之情仍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并且还给李白写了不少诗,《赠李白》、《春日忆李白》、《梦李白》、《天末怀李白》……即使在李白蒙冤入狱后,人人避之唯恐不及时,杜甫却为李白写诗抱不平。
李白只是在和杜甫同游的那段时光里,回赠了三首诗:《戏赠杜甫》、《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而且,李白在和杜甫分别后的所有诗作中,再也没有找到杜甫的名字。
看到这里,我们是不是觉得,这种情感关系颇为不平衡?
你被自己的深情感动的要死要活,却不知道对方有多不喜欢。
其实,这种情感关系,在我们当下的人际关系中也是挺常见的,情深情浅、关系好坏是水平问题,但彼此间有没有对等收获则是各自的社会价值观思想问题了。
44岁翁帆和98岁杨振宁:不离不弃在一起16年,他们都得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