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万万不能的。这话说得真好。我们从小看武侠剧的时候,都会看到那些侠客到了一处客栈,张口喊道:“小二,来二斤牛肉,一壶好酒。”当然,这些故事都是虚构的,他们的经济来源我们不便多究,可是唐朝大诗仙李白也曾游历多年,那么他的经济来源又是如何呢?
李白出身的考证对考证李白的经济来源至关重要。按李白的父亲是一个大商人的说法,有人考证出李白的父亲是做铁的生意的。理由是,绵阳是“盐铁有名的产地”。李白的父亲是靠走私铁而致富的。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牵强附会,但也不失为一家之言。但也不能否认李白的父亲在西域就是大商人并且发了家致了富。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李白的父亲既然是一个躲避仇人的侠客,那么,一是他杀的人是一个大富豪,大富豪被杀以后,大批钱财自然就归他了,于是他携带巨款逃回蜀中。一是李父是别人雇佣的杀手,完成使命后,主人给了一大笔雇金,为了躲避仇人的追杀或者法律的制裁,他带着雇金远走他乡。这种说法倒是挺有传奇色彩的,完全可以演绎出一个十分好看的打斗故事。只是这种说法用考据学的眼光来看,明显缺乏证据。
郭沫若认为李白的钱是他的两个兄弟给的,而他的这两个兄弟都是大商人,他说:李家商业的规模相当大,他在长江上游和中游分设了两个庄口,一方面把巴蜀的产物运销吴楚,另一方面又把吴楚的产物运销巴蜀。从这里对于李白的生活费用来源才可能得到妥当的说明。
李白从他在开元十三年()二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以采,直到宝应元年()六十二岁去世,将近四十年间他没有回到故乡去过,这样长时期的漫游浪费,没有富厚的后台是不可能想象的。后台所在,不就是在九江坐庄的“兄”和在三峡坐庄的“弟”吗?
可是,马上就有人指出,与李白称兄道弟的人很多,这些人不一定就是李白的亲兄弟,而且,即便李白确实有做商人的兄弟,但也不能以此断定李白出游的钱就是他们给提供的。如果李白是他们的老子,也就罢了,(其实,即使是老子,也不能一天到晚四处游荡,不挣钱白花钱)而只是他的兄弟,哪能任他胡他乱造呢?不管亲不亲,总要钱上分嘛。所以,即便是李白有大富豪的兄弟,他的兄弟也不一定给他多少钱。
还有人考证说,唐代虽然没有规定的稿酬标准,但写文章也还是能挣一些钱的。也就是说,李白写过不少文章,这些文章也给他带来了比较可观的经济收入等等。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唐代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诗人的社会地位比较高。所以,喜欢游历的文人墨客一般是不用带钱的,走到哪里就吃到哪里住到哪里,顶多给人写上一首诗什么的作为报答。而且,中国古代的许多有名的文学家都是有过游历经历的,可是,从没有谁在自己的诗文中注明自己的经费是从哪里来的。
李白也是一样。但是,不管李白的钱从哪里来的,他确实是有钱,而且很多,这是最让人羡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