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原来题目:赵孟下过苦功的《淳化秘阁法帖》,为何没有收录颜真卿书法?
我是一人。提问者的问法,很容易引起误会。
《淳化阁帖》全称《淳化秘阁法帖》,宋淳化三年(年),太宗赵炅令出内府所藏历代墨迹,命翰林侍书王著编次摹勒上石于禁内,名《淳化阁帖》。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受到后世历代书家的追捧。
年上海博物馆以万美元,从著名藏家安思远手中够买,他所藏的北宋时期的《淳化阁帖》善本的四、六、七、八卷。
启功先生在年知道《淳化阁帖》存世就一直心心念念,在年购买时,启功和当时的书法专家做了鉴定,认为时宋刻宋拓本。
《淳化阁帖》在历代书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地位,非常非常非常的崇高。
各种资料和现存的《淳化阁帖》中,确实没有颜真卿的字。但是有欧阳询和柳公权的字收录。没错现在所说的楷书四大家,《淳化阁帖》是宋朝,赵孟不在其中可以理解,欧阳询和柳公权都有收录,只有颜真卿没有。
又因为元代赵孟《松雪斋文集·阁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墨本赐焉。
所以有些人会猜,是不是宋太宗有其他什么原因觉得颜真卿放进去不合适。也就是说《淳化阁帖》原本本来就没有颜真卿。
注意:原本《淳化阁帖》本来就没有颜真卿,这个可能性是最高的。《淳化阁帖》收录唐太宗的字,总是有原因没有收录。不过都没有实证。
也有些人觉得原来《淳化阁帖》有颜真卿,但是元朝赵孟,得到留存的《淳化阁帖》因为个人原因将颜真卿删去。
这个可能性不高,赵孟有什么个人原因删去颜真卿。
因为元代著名书法家鲜于枢,鲜于枢(年—年)。相传他说过一句话: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
然而赵孟(年10月20日-年7月30日),鲜于枢和赵孟他们肯定是有交集的。因为赵孟因鲜于枢父亲,写了小楷《鲜于光祖墓志》。
上图是《鲜于光祖墓志》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赵孟大概34岁时为鲜于枢书其父《鲜于府君(光祖)墓志》。这个关系实在太密切了。
鲜于枢和赵孟这两人的关系,鲜于枢夸赞颜真卿,赵孟可以贬损颜真卿。以正常的逻辑看,《淳化阁帖》原本有颜真卿,赵孟因为个人偏见删去颜真卿的部分可能性极低。
还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清嘉庆间(公元—年)发现颜真卿《鲜于氏离堆记》,摩崖石刻,字径均9厘米左右,据《碑贴叙录》记载:“《离堆记》,唐宝应元年(公元年)刻,颜真卿也。石已残缺,已存残石五块共存四十七字。算一算颜真卿54岁写《鲜于氏离堆记》。
历史事情非常有趣。颜真卿54岁写《鲜于氏离堆记》,赵孟34岁写《鲜于光祖墓志》,鲜于枢说鲁公颜真卿书《祭侄季明文稿》,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
历史当然有各种巧合,你可以各种假设,但是如果要下结论,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不要想着把赵孟和颜真卿联系到一起,用颜真卿忠臣的形象,讽刺赵孟是”二臣“。喜欢书法,多多练练字,不要想有的没的。
如果看过现存的《淳化阁帖》,会发现《淳化阁帖》确确实实的证明了”王羲之的书圣的地位“。《淳化阁帖》王羲之所占的比例实在太高太高了。
唐太宗和赵太宗都推崇和推广王羲之的字,书法史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