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南财学子走访探寻大托管,纵深畅通慧农脉
TUhjnbcbe - 2025/4/7 18:31:00

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耕耘树艺,‘智’富乡村”小队前往江苏省宝应县走访调研雨森家庭农场等,深入了解智能农机的优势特点,探寻耕种管收全程托管新模式。

小队成员在柳堡镇范围内展开了广泛的实地探访,深入了解当地村民在农业耕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走访中,队员们发现,目前的农业耕作虽然已经有机械化趋势,但是普遍存在机械化程度低,技术应用水平低等问题。多数农民仍倾向于采用单一耕作环节租用单一机械的方式,普遍存在时间衔接长和成本较高的问题。同时,农民单独购置农资不具备议价能力,小规模成本偏高。此外,还有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当前农村年轻人普遍外出务工,农田多由村中的老人打理,人地不匹配,造成大量土地资源闲置的现象。

在农场主王雨森的带领下,小队成员来到农场仓库参观,并向王雨森学习和了解农场经营。在交谈中,小队成员得知,雨森农场目前主要从事优质强筋小麦、优质食味水稻种植及耕种管收全程化服务,大托管服务的推广离不开新型的农机装备,王雨森在完善托管服务的过程中始终把智能农机的更新换代放在首位。他表示这些农机其实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农场依然会与时俱进,不断引进更为先进的智能农机。小队成员在聆听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农业农村对于种植模式的探寻和摸索任重而道远,也对王雨森勇挑重担,返乡助农的担当表示由衷钦佩。

为更直观地探究大托管模式带来的效益,小队成员面向宝应县种植大户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研,并对采访结果和问卷结果进行了整合。数据表明大托管模式提升了资源利用率,也创造了经济收益。雨森农场全程托管后,根据合作的种植大户提供的数据,运用智能农机后作业效率可提升20%左右,农药用量可减少近10%,农药使用次数可减少近30%;过去采用传统人工播撒农药时,一天的工作量仅能达到亩左右,而使用无人机后,可通过设置路线使无人机按照规定路线作业,连片作业一人一机即可完成,一小时作业量即可达到80-亩,有效节省人力。同时,全程托管也创造了经济收益,横向比较,同为种植大户,接受托管服务者的产量在天气好时可提升近20%,每亩收入可提升50-80元。而对于雨森农场自身而言,提供托管服务促使其年收入提升近10万元。

在走访中,小队成员还体验了智能农机的使用,队员们发现,不少农机前面还有大屏幕,很感新奇,操作起来十分简明。队员郑浩楠表示,“以前都是高温天气人工收割,又热又累,现在用智能农机,不仅比以前省力,效率还翻了倍。”

农业是强国之本。此次走访调研的结果充分显示了大托管模式的优势,该模式不但以科技赋能,实现自身稳产增收,同时还帮助同村的小规模家庭农场解决种植难题,为乡村农业发展注入了旺盛生命力,惟有吸引更多元的人才,创新更智能的农机,制定更利民的政策,才能以大托管的“金钥匙”,打开乡村振兴的“致富门”。

通讯员刘乐凡王爱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甜子

校对王菲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财学子走访探寻大托管,纵深畅通慧农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