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宝应清代江淮名臣乔莱与纵棹园魅力宝应
TUhjnbcbe - 2025/3/25 9:03:00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城中心叶挺路和安宜路的交汇处,有一座清幽雅致、别具一格的公园,三面环水、杨柳婆娑,让人流连忘返。该园原为清代康熙进士乔莱的私家园林,曾吸引不少学者名流咏诗作赋。百年之后,乔氏中落,纵棹园改建为画川书院,成为当时宝应的最高学府。抗日战争期间,毁于兵火。解放以后,在原址重建此园和宝应县中学。年命名为人民公园。年,宝应县人民政府为保留传统特色,恢复原名,仍称“纵棹园”,并加以扩建,修整一新。年,纵棹园遗址被宝应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宝应县文物保护单位”。

清康熙二十七年,乔莱于此建造了纵棹园,是明清时期规模最大的园林之一。乔莱,字子静、号石林,宝应人,康熙六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后改授翰林院编修,康熙帝褒以“学问优长,文章古雅”,后升为翰林院侍讲,转侍读。

康熙十六年,苏北地区黄淮运河等决口百余处,海口淤塞,运河断流,漕运受阻。而两江总督于成龙与兵部尚书任河道总督靳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当时形势险恶,群臣缄默,乔莱“忧高(邮)、宝(应)、兴(化)、盐(城)、山(阳)、江(都)、泰(州)等七邑灾民之心”,以国计民生为重、不畏权贵、挺身而出,金銮殿上以《束水注海四不可议》向皇上直陈是非,七州县百姓安危及漕运最终免遭厄运。而他却因“淮扬河工”的朝廷争议,得罪权贵,被罢官归里,结束了二十年的仕宦生涯。

归乡后,乔莱于县城东隅开辟了“纵棹园”,潜心经学与修志,并酿乔家白酒,又蓄家庭戏班一部,在洗耳亭中自饮自娱。康熙二十八年春,康熙帝二次南巡驻跸宝应。乔莱奉旨携家伶同家酿在御舟献艺。在观赏了乔莱自编自导的《耆英会传奇》,并品尝了乔家白酒后,康熙帝龙颜大悦,当场赐姿技双绝的管六郎银项圈一只,乔家班从此美名“赐金班”,而乔氏家酿的白酒也被列为清廷贡酒。

康熙三十三年春,乔莱被复召入京,至京后居未半载而病卒,生前再也没能回到他宝应的“乔侍读家园”。后归葬故里宝应射阳湖镇,今墓尚存。

乔莱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乔氏易俟》十八卷,各种诗文集十六卷,以及《西蒙丛话》《耆英会传奇》《古文分类粹编》《明史》《三朝典训》《石林志》等名震于世的巨作。诗赋文章之外,乔莱于绘画亦颇有造诣,“善山水,尝为梁相国作《蕉林书屋图》”。此外尚有《柘溪图》《桃花流水图》《侍直图》《垂钓图》等作,亦可谓一时之丹青名家。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乔侍读为百姓冒死谏争,留下了掷地有声的《束水注海四不可议》,其刚正不阿、一身正气的风范流芳百世。而今,他精心构筑的“纵棹园”成为宝应市民观赏、游憩的旅游胜地。而乔氏家酿“乔家白”酒的酿造工艺也被世代相传,年被列入扬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江苏学习平台

1
查看完整版本: 宝应清代江淮名臣乔莱与纵棹园魅力宝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