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甘做乡村振兴引路人
TUhjnbcbe - 2024/12/31 8:48:00

风吹稻浪,佳果飘香。一大早,宝应柳堡镇新安村一片水稻田埂头,面孔年轻、皮肤黝黑的王雨森正在等人。不一会儿,宝应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吴爱平带着两名技术人员过来了。

“眼下正是水稻破口抽穗期,也是水稻能不能丰收的关键期,我们过来看看。”吴爱平道明了来意。王雨森心领神会,当即配合技术人员,按照规划好的航线操控无人机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

王雨森原本对农业生产一窍不通,年大学毕业,因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就决定回乡种田。“一开始对什么是优质强筋小麦、优质食味水稻根本不了解,是县农业农村局领导和专家的关心、指导,让我一步步在种田的道路上走向了成功。”如今,王雨森已经是新安村“雨森家庭农场”的农场主,承包了余亩地,并且搞起了高标准农田和“智慧农业”,年农场营业收入超万元,纯收益达30万元。

王雨森的成功让同村同辈羡慕不已,也让吴爱平等宝应县农业农村局一群公务人员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抓粮食生产,始终耕耘在一线

粮食生产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这几年,吴爱平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把稳定面积、优化品质,主攻单产、提高效益作为粮食生产的目标要求,全力强化服务,着力发展“智慧农业”,采取印发技术资料、专家讲座、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多种举措,强化全程跟踪技术服务和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措施的落实,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和技术到位率,同时严格落实防灾减灾措施,确保了全县粮食实现十八连丰。

目前,宝应粮食种植面积达.46万亩、总产87.18万吨,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年,宝应县农业农村局被农业农村部表彰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氾水镇、山阳镇、夏集镇和柳堡镇先后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味稻小镇”。

重机械装备,安全生产“九连冠”

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几年,随着农机装备的快速发展,“平安农机”建设成为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保障。在宝应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发展管理科科长胡庆九指导下,柳堡镇探索实践镇村农机安全监管新模式新方法,形成以镇级“工作法”、村级“工作实务”为主要内容的镇村农机安全监管“柳堡模式”,有效落实镇村农机安全生产属地责任,形成农机安全有人抓、有人管、管得好的成功做法,得到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年,大力推广“柳堡模式”两次写进江苏省委1号文件,目前已在全国推广。

“宝应县还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机网格化安全监管,名农机安全监管网格员护农保丰收。”胡庆九介绍。

在推广“柳堡模式”的基础上,宝应县创新思路,实行“农机+网格”,构建起农机监理员、村级协管员、专职网格员“三员”共管农业机械,县镇村“三级”共治安全隐患的农机安全监管新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机安全源头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截至目前,宝应县已连续九年获市农机安全生产考核第一名。农机安全监管进网格成为全省安全专项整治十条典型经验之一,获省领导批示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治人居环境,为了“田园诗意”家园

“村里环境整治,既照顾了大家原来的生活习惯,又改善了生活环境。现在,我们就像住在大公园里一样。”宝应县广洋湖镇蒯家村村民邵同安由衷感叹。

走进蒯家村,只见这里有清澈的河流、精致的亭台、古色古香的护栏,好一派田园风光。这一切,都得益于宝应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开展,作为科室负责人的吴仪斌更是付出了很多心血。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识,也是农民兄弟的热切期盼。”吴仪斌说,为了打造更加优美的乡村人居环境,他们依托射阳湖油坊村、夏集蒋庄村重点打造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先后创成了7个市级特色田园乡村,其中,夏集果园场,柳堡团庄、仁里,射阳湖射南、冲林等村已获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命名。

整治人居环境,突出美丽宜居,有序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吴仪斌多次牵头组织召开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推进会,与各镇区签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标责任书,实施国省县乡干道沿线重点村庄、河道河塘整治,大力开展“厕所革命”,着力推动人居环境提质、治理水平提高、生活条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获得省政府督查考核激励。

1
查看完整版本: 甘做乡村振兴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