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究竟是谁的过错,为何唐军用了近八年才完全平息?
上回我们说到李隆基错信安禄山的障眼法,强行让哥舒翰在潼关主动出击,结果却遭到叛军伏击,由此潼关失守,哥舒翰被叛军俘虏,都城长安陷入。
唐玄宗与杨贵妃
李隆基得知潼关20万大军覆灭的消息后,还一度放言让他来御驾亲征,然而等禁军首领陈玄礼把晋军集结完毕,在公元年6月12日黎明,李隆基带着禁军宠妃,宦官跑了,天子都跑了,那百姓更加乱作一团。
逃难的人群像是潮水一般向附近的山林涌去。长安城了一座安静空旷的城,等待安禄山的叛军宰割。四天后,安禄山大军冲进长安,大肆搜刮宫殿财物,还把留在此地的李唐皇室屠杀殆尽。
唐玄宗出逃图
而唐玄宗一行人来到马嵬坡之时,禁军中人心浮动,士气不高,虽然他们逃出来了,但他们的家人却还在长安城内,手手难,他们的怒火需要一个矛盾的发泄点。简单来说,就是要有个人成为李隆基的替罪羊、奸相。杨国忠很快被愤怒的士兵质检,连带他的妻儿以及虢国夫人等杨氏族人都死在了这场厮杀之中。然而这些都不够缓解士兵们的愤怒,他们的矛头最终指向了李隆基的宠妃杨贵妃。这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在打李隆基的脸,但此时的他已经没有了对手下人的绝对统治力。此时杨玉环被迫自缢于马嵬坡,兵变就此结束。
唐肃宗
李隆基逃至蜀地,而太子李恒再次与他分道扬镳,北上至灵武与朔方军大部队会合,接着在灵武称帝,为唐肃宗。至此,不管李隆基是否情愿,他都失去了对大唐的控制权。
安禄山、史思明两人本是老乡,两人从范阳起兵,一路战无不胜。而史思明就是安禄山手下的第一大将。当安禄山攻破洛阳之时,抑制不住想当皇帝的内心,自称为雄武皇帝,国号为大燕。当上皇帝后,他将史思明封为范阳节度使,管辖如今的河北等13郡带领8万精兵,起初战无不胜,可惜后期碰到了郭子仪这个战神一般的男人。
安禄山、史思明
史思明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人面前节节败退。然而此时传来安军攻破长安的消息,郭子仪只得被迫撤退,以保全后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优势全部拔掉了,安史之乱也就是在安禄山称帝之后进入了最高峰。不过安禄山虽然当上皇帝,住进了梦寐以求的大明宫,他日子过得还是不大舒心。首先因为他身体过于肥胖,然后古代的卫生条件肯定也没现在好,所以他一直以来身上都长满了借口,这玩意儿又痛又臭又发炎流脓,还长在一个多斤的胖子身上,简直画面太美,并且安禄山素有眼疾,因此住在洛阳当上大英皇帝的他已经快要下了。
安禄山
安禄山因此而变得喜怒无常,对手下人动辄大骂无足,而且还是那种会要你命的那种折腾法。于是,就连他最亲近的内侍,李猪儿都忍不了他了。而安庆绪看老爹这副模样,他要么跟唐玄宗一样上位算了,要么安禄山兵权牢牢在手,除非他死,要不然他不可能会让出皇位。于是安庆绪联合李猪儿,趁李珠儿服侍安禄山穿衣之时,用刀刺进腹中,据传连肠子都扯了出来,安庆绪就此上位,成为新的大洋皇帝。安史之乱的较量交接到了下一辈手中。
安庆绪
安史之乱的转折点,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战争。太守张巡靠着睢阳城中3万人命是大唐王朝再续多年,如果说安史之乱中哪场战斗影响了全局,那一定是古代战争史上的奇迹。以士兵破败,叛军12万坚守睢阳整整十个月的睢阳保卫战。
公元年,也就是安史之乱的第三年,这时称帝的安庆绪,纵观全局,发现此时江南这块儿富庶之地仍未被攻陷,源源不断的赋税顺顺运河来到唐肃宗手里,支撑他的巨额军费开支,于是安庆遂将目光放在了河南。
张巡守睢阳
只要切断江南与北方唐朝廷的联系,唐肃宗没了钱,自然不攻自破,说干就干,安庆绪派出大将尹子奇。并组建了13万军队,开始扫荡河南,河南各个城镇很快陷入,只剩军事重镇睢阳依然在坚守,而睢阳此刻的重要性,比起之前的潼关更要不遑多让,因为他的身后就是江南,睢阳告破,那么江南各地也将很快陷落,唐王朝可能因此而亡。
好在睢阳城不大,守将张巡带领将士昼夜苦战,最终歼敌2万多人,但架不住安庆绪那边儿实在人多,他派人将睢阳团团围住。使得张巡等人坚守的睢阳彻底变成一座孤城,没有任何增援的情况下,不说战斗,粮食成了首要问题。
睢阳保卫战
困在城中的士兵六千余人,百姓3万多人,从一月开始坚守到七月的时候,城中已经完全没有任何食物了,野菜、草根、树皮,一切能吃的东西都吃。饥饿和疾病在睢阳城内肆虐,然而张巡仍然没有放弃,他做出了一件让人争议千年的事情,他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小妾,并与不下分而食之,哪怕是吃人,他也要守住睢阳。
最终他坚持到了十月,孙杨在没有任何外来增援的情况下,硬生生拖出了安军十几万,大队有守了整整十个月,为唐军的烦打仗去了足够宝贵的时间,而张军等将是在胜利的曙光到来之前,全部壮烈殉国。之后唐军形势大好。
郭子仪
唐至德二载十月,在陕郡之战后,安庆绪从洛阳逃往邺城。唐军遂收复洛阳城,并遣军攻占河内等地;陈留军民杀安将尹子奇归唐;唐将张镐率兵收复河南、河东郡县。但肃宗忙于迎太上皇还都,未及时遣军追击安军残部。安庆绪至邺后重整旗鼓,旬日之间,其将蔡希德率所部至邺城会合,连同安庆绪在河北诸郡招募的新兵,共约6万人。安庆绪忌史思明势盛,于十二月遣使至范阳调兵。史思明囚安庆绪使者,以其所领13郡及兵8万降唐,被授范阳节度使;半年后复叛。
安史之乱战争图
上元二年三月,叛军内讧,史思明为其子史朝义所杀,内部离心,屡为唐军所败。宝应元年十月,唐代宗继位,启用唐将仆固怀恩为朔方节度使、河北副元帅,统兵进军洛阳。后来经历一系列战争,彻底平定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了唐朝的衰落影响了整个国际局势。对外扩张的唐朝开始萎缩。在唐玄宗时期,社会经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出现了盛世时期。但是安史之乱的出现不仅破坏了北方的经济生产,而且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