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刹海市》是《聊斋志异》卷四中的一个短篇故事。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的时候,有一个习惯,会在故事的最后,写一段自己的看法,大抵结合自身人生经历的一种感悟。
刀郎写的《罗刹海市》这首歌,与蒲松龄的原文贴合度很高,那就结合蒲松龄的人生经历和看法看一下刀郎为什么要写这首歌。
《罗刹海市》故事里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马骥的商人之子,长相俊美,爱好歌舞,是个帅小伙,文化水平也不低,十四岁就考中了秀才。但是,马骥的父亲人老了,要求儿子子承父业,他跟马骥说: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吾儿可仍继父贾。
马骥没办法,开始学习经商了,一次,马骥跟人到海外经商,船被狂风吹走,过了几天几夜,被吹到罗刹国,这是一个在中国西边二万六千里的一个国度。罗刹国是一个以丑为美。以丑选官的地方,马骥看到罗刹国宰相,那人两只耳朵朝后长着,三个鼻孔,睫毛像帘子一样盖住了眼睛。又看到罗刹国大夫,都是披头散发、相貌狰狞的丑八怪。国民看到马骥长那么帅,都吓的惊慌失措,唯恐避之不及。
后来马骥遇到一个不怕他的执戟郎,这是一个去过海外,见过世面的人,这个执戟郎告诉马骥一个方法,把煤灰抹在脸上,去见国王求取荣华富贵。果然,马骥抹了煤灰以后,罗刹国的人反而觉得他变得美丽了。
罗刹国的国王就封马骥做了下大夫,特别恩宠他,但是罗刹国的其他人都知道马骥的面目是假的,不愿跟马骥接触,马骥感到孤立后,就跟国王请假回家了。这就是马骥在罗刹国的故事。
后面,马骥坐着官车载着金银珠宝回到家乡,给村里人发钱,村里人就说:我们这些人受了大人的恩惠,明天就去海市找些宝贝,来报答大人。马骥就问:海市在哪里?
村里人说:海市是四海鲛人聚集在一起卖珠宝的地方,四方十二国都去做买卖,神人们也会出现。
马骥就跟着村里人坐船去了海市,在海市上遇到了东海龙王的三太子。三太子就带着马骥去了龙宫见到了龙王,龙王很喜欢马骥,就把龙女嫁给了他。马骥在龙宫过了三年富贵日子。
马骥思念父母想回家,龙女没有阻拦,但是马骥走后,两人情缘到头了,就不能继续在一起了。龙女已经怀孕了,就跟马骥约定三年后还他儿女。等到马骥回到家中,父母还健在,原来的妻子已经改嫁了,父母就想给他再娶亲,但马骥不同意,他还想着龙女。
过了三年以后,马骥乘船来到海中一个岛上,找到自己的一对儿女,但是也没办法跟龙女团聚了,就满腹惆怅的回家乡了,在家乡,又发生几次小故事,反正就是最后马骥还是没能跟龙女在一起。
蒲松龄的《罗刹海市》其实讲的是两个故事,一个叫马骥的人,在罗刹国和海市的两次奇遇。
在罗刹国的故事里,这是一个颠倒黑白,美丑不分的国度,在这个国度里,越是不怕丑化自己的人,越能得到重用。
与此相反的是,海市里的世界和人物,都是以美为美的,一切都很美好,龙王爱惜人才,龙女重情重义,一切美好的就像是虚幻一场。
异史氏曰:“花面(假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小惭小好,大惭大好’。若公然带须眉以游都市,其不骇而走者盖几希矣!彼陵阳痴子,将抱连城玉向何处哭也?呜呼!显荣富贵,当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
异史氏指的是蒲松龄自己,蒲松龄对《罗刹海市》的看法是,现实世界是罗刹国,黑暗丑陋,美丑不分,颠倒是非的,为了迎合世俗所好,必须以假面目生活。而要想得到美满的人生,只能在幻境中寻找。故事的主角马骥,身上就有蒲松龄的影子。
蒲松龄的这种看法,跟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蒲松龄的父亲是一个商人,小时候家境比较宽裕。十九岁时,蒲松龄初应童子试,“即以县、府、道三第一,补博士弟子员,文名籍籍诸生间”,可以说是少年得志,未来一片光明。这个时候的蒲松龄就是故事中那个小有文采,春风得意的商人之子马骥。
可惜好景不长,蒲松龄的家族事多,父亲被迫分家,蒲松龄和他妻子不知道争取,在这次分家中,只分到少量的粮食、二十亩薄田和几间破旧老屋,从此家道中落。
后来,后是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直到72岁才成为贡生。在这段时间里,因生活所迫,他一边参加科举考试,一边还要通过教学来养家糊口,人生非常不得意。
31岁时,蒲松龄被同乡、江苏宝应县知县孙蕙聘为幕僚。然而,他没干多久便借故还乡,继续当他的塾师。也因此,他写的罗刹国的故事,跟这段“从政”的经历不无关系。在宝应,他就是故事里的马骥,在官场里被迫带着伪装和面具。
可以说,罗刹国是蒲松龄对不如意的现实的批判,海市则是蒲松龄对美好人生的虚幻寄托。
刀郎的歌曲《罗刹海市》,其实跟蒲松龄讲的是一件事。
罗刹国向东两万六千里
过七冲越焦海三寸的黄泥地
只为那有一条一丘河
河水流过苟苟营
苟苟营当家的叉杆儿唤作马户
十里花场有浑名
她两耳傍肩三孔鼻
未曾开言先转腚
每一日蹲窝里把蛋来卧
老粉嘴多半辈儿以为自己是只鸡
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
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
勾栏从来扮高雅
自古公公好威名
打西边来了一个小伙儿他叫马骥
美丰姿少倜傥华夏的子弟
只为他人海泛舟搏风打浪
龙游险滩流落恶地
他见这罗刹国里常颠倒
马户爱听那又鸟的曲
三更的草鸡打鸣当司晨
半扇门楣上裱真情
它红描翅那个黑画皮绿绣鸡冠金镶蹄
可是那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
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
那马户不知道他是一头驴
那又鸟不知道他是一只鸡
岂有画堂登猪狗
哪来鞋拔作如意
它红描翅那个黑画皮绿绣鸡冠金镶蹄
可是那从来煤蛋儿生来就黑
不管你咋样洗呀那也是个脏东西
爱字有心心有好歹
百样爱也有千样的坏
女子为好非全都好
还有黄蜂尾上针
西边的欧钢有老板
生儿维特根斯坦
他言说马户驴又鸟鸡
到底那马户是驴还是驴是又鸟鸡
那驴是鸡那个鸡是驴那鸡是驴那个驴是鸡
那马户又鸟
是我们人类根本的问题
在故事里,刀郎没有讲海市,重点是对罗刹国的批判。但其中批判,本身就暗含了对海市的向往。
比较有意思的是,刀郎的歌词最后还提到一个人,维特根斯坦。
这个人是德国一个哲学家。巧合的是,他的父亲是奥地利著名钢铁工业企业家,也是个商人之子。
他的很多哲学思想并不被当时的人所理解,与他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同时代的德国,他的一个同学,奥地利落榜美术生希特勒,被德国人热烈的追捧。
维特根斯坦有句名言:一个人懂得太多就会发现,要不撒谎很难。
他认为,在一个处处伪装自己,说假话就能获得更多好处的环境里,说真话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其实,不管是蒲松龄还是刀郎,还有那个维特根斯坦,三个人的看法差不多,都是对一些虚假丑恶的社会现象的批判与思考。
我觉得刀郎这首歌写的挺好的,启发了网友们对于社会问题的一些思考。
最后再多说一句,不要一提到刀郎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