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绑出幸福,系住乡愁一把老笤帚,宝应这位
TUhjnbcbe - 2024/9/11 17:01:00
北京治疗白癜风较好的医院是哪家 http://baidianfeng.39.net/
<

通讯员何广才徐成扬州发布记者刘峰生宫鋆煜文/图

“现在的人都喜欢到超市购买塑料笤帚,但在农村,还是用天然材料手工扎出来的笤帚爽手、适用,这些笤帚也是一种乡愁呢。”11月4日上午,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的于先生,专程开车到赵勤村胡正银家购买了三把笤帚。

今年75岁的胡正银大爷,是射阳湖镇为数不多的还在坚持手工扎制笤帚的老人。45年前,胡大爷凭着父辈传承下来的手艺,开始了手扎笤帚的谋生之路,如今,手扎笤帚虽然失去了市场优势,胡大爷也不需靠它养家糊口,但他还在坚守着,正是这份坚守,留下了美好的乡愁记忆。

芦粟、落帚、芦花,三种材料扎三种笤帚

地处里下河地区射阳湖畔的射阳湖镇,历史上盛产芦粟(一种甜高粱)、落帚(又称落帚草,生命力极强的黎科草本植物)及芦花等,聪明能干的射阳湖祖祖辈辈用这些材料手扎笤帚,清洁家园,胡大爷的父亲就曾经是手扎笤帚的手艺人。

“打我记事起,每年的秋冬季,总有邻居拿着芦粟或芦花来家里,请我父亲扎笤帚,父亲也十分乐意利用闲暇时光为邻居们做上几把笤帚。”胡大爷说,父亲扎笤帚时,一般都会与邻居们聊家常,他常常坐在旁边看、听,慢慢地就学会了扎笤帚的诀窍。

扎笤帚看上去简单,其实需要较长的前期准备工作。每年七八月份,胡大爷要在附近的河岸边精选天然生长的芦粟和落帚,其中芦粟要选籽稍带一点红的,全部发红了扫起来容易落籽,采下来后要晒上20天左右,晒干了再保存,不干容易发霉。芦花在中秋节前后采集,这时正是生长旺盛期,老芦花易脱落,嫩的不耐用。

“三种材料扎三种笤帚,质地坚硬的落帚笤帚专门清扫屋外;硬度适中的芦粟笤帚打扫屋内卫生;柔软的芦花一般用来掸尘。”胡大爷说。

坚守扎笤帚45年,闭着眼睛也能扎出一把

一张条凳、一把镰刀、一只木槌和一捆铁丝,这是手扎笤帚的工具。记者当天上午来到胡大爷家时,他正准备扎落帚笤帚,只见他先将长短不一的落帚用镰刀切整齐,这样既美观又不会扎到手;接着把扎在一起的穗子部分踩扁,成一个扇形,这样一把笤帚就已经初具雏形。

“扎笤帚只有两道主要工序:捆紧和削齐。捆紧是质量关键,削齐是整出好用的外形。”胡老伯一边介绍一边熟练地缚捆了笤帚,他拿过一把落帚,整理好形状,将铁丝往缠着的老弦处一塞,跟着由下往上一转,铁丝就捆在了笤帚把上,打个结,拴个扣,一道箍就捆好了。

笤帚以大小分,要分别捆5、7、9道箍,一圈一圈的铁丝箍在笤帚把上,很费力,别看胡大爷已年逾古稀,可力气还是很大,材料和工具在他的手中游刃有余,几下就将落帚扎得紧紧实实。最后,胡大爷用木锤将一根准备好的落帚杆,慢慢地敲进笤帚柄里用于固定,再切掉支出来多余的穗子,这样一把既美观又实用的落帚笤帚就完成啦。

看上去极普通的一把笤帚,需经过如此多的程序才能完成,确实很辛苦。“我从30岁开始,凭着扎笤帚手艺养家糊口,一晃45年了,闭着眼睛也能将一把笤帚扎好。”胡大爷自信地说,如今上了岁数,还是喜欢在秋冬季扎笤帚,不为赚钱,正为还有人喜欢用。

乡村离不开老手艺,离不开天然材料扎出来的笤帚,这是胡大爷坚守的理由,这一把把笤帚,既留下一幅幅辛苦劳作的剪影,更留下一段段抹不去的乡愁。

1
查看完整版本: 绑出幸福,系住乡愁一把老笤帚,宝应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