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运河智库世界美食之都怎样助力城市国际
TUhjnbcbe - 2024/7/14 15:40:00
如何控制白癜风 https://m.39.net/pf/a_6311310.html

年10月,扬州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美食之都”。这一标志性事件既是对扬州美食文化和产业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强富美高”新扬州增添了新动力。应当努力将“世界美食之都”建设置于城市发展战略体系中,奋力把扬州这个“好地方”建设好发展好。

冶春早茶(资料图片)

美食是扬州显著的标识和闪亮的名片。近年来,扬州市在保护传承传统美食文化的同时,高度重视产业转型升级和对外交流合作,各项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新成绩。

一是美食产业基础更加坚实。扬州市拥有餐饮及食品加工制造企业2万多家,从业人员24.5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8.75%,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扬州市现有饮食类老字号20个,其中中华老字号4个、江苏老字号4个,以富春、冶春为代表的老字号企业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

二是美食文化禀赋更加彰显。扬州是中国四大菜系之一“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拥有富春茶点制作技艺等52项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61名中国烹饪大师。扬州市已初步建成由菜品标准、宴席标准、品鉴和服务标准协调推进的淮扬菜综合标准体系,制定并发布地方标准25个,为促进淮扬菜产业规范化、国际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扬州市现有开设烹饪专业的高职院校7所,是国内唯一拥有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全链条烹饪人才教育体系的城市,每年输出各类烹饪人才多人。

三是美食交流合作更加活跃。举办中餐国际化发展大会、世界中餐名厨扬州行、中国早茶文化节、“烟花三月”美食节、运河美食嘉年华、中华美食荟暨“江苏味道”启动仪式等活动,发起《中国世界美食之都合作扬州倡议》,深化了扬州与国际机构和“世界美食之都”城市的交流合作。

四是宣传推广氛围更加浓厚。持续建设扬州“世界美食之都”官方网站,并积极向人民网、新华网、中新网等重量级网络媒体推送扬州美食资讯,不断保持新闻热度,持续扩大国内外影响。建成“世界美食之都”展示馆并对外开放,使其成为创意城市网络美食领域的交流平台和国内外游客领略世界各地美食文化的体验场所。

中国淮扬菜博物馆设计效果图(资料图片)

当前,扬州美食产业发展还存在挖掘展示水平有待提升、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有待推动、“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应有待增强等问题。同时,国际国内城市间竞争愈加激烈,文化创意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动力。扬州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一员,如何从创意城市中汲取发展智慧,形成开放、多元、包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需要进一步明确今后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行动路线,可通过美食文化的国际推广与交流,不断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和发展质态。

强化顶层设计,在推进美食产业发展的统筹谋划上有新举措。对目前主要集聚在中心城区呈单核心的布局模式进行优化,与大运河文化带扬州段充分衔接,形成“一核一带、多点辐射”的餐饮业空间结构,由大运河美食文化轴串联起江都、仪征、高邮和宝应四个片区。由主城区向县(市)辐射,以美食集镇、美食街区为载体,深度挖掘江都、高邮、宝应、仪征的潜力空间,形成城乡互动的发展格局。

提升内在品质,在推进淮扬菜示范性上有新发展。打造扬州“名店”。支持国有企业、“老字号”企业大力发展现代经营模式,鼓励有实力的餐饮企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助推淮扬美食走出扬州。打造扬州“名菜”。健全餐饮行业标准体系,鼓励行业协会、烹饪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系统开展扬州名菜规范化研究,创新淮扬菜研发。打造扬州“名节”,持续打造中国早茶文化节、中国扬州创意美食博览会等节庆品牌,持续打响宝应荷藕、高邮双黄蛋、邵伯龙虾等地方特色美食品牌。打造行业龙头。引导和支持冶春、富春、扬城一味等知名龙头企业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和中央厨房等基础设施,鼓励企业开拓线上市场,打造扬州食品“网红”产品,推进加快构建商贸流通新格局。

深化交流合作,在推进淮扬菜国际化上有新作为。主动引进来。打造扬州美食的“国际名片”,大力招引有国际影响力的美食企业落户扬州,加强与世界创意城市和美食之都的深化交流,围绕美食开发旅游热门、精品线路,向世界展示扬州美食魅力。积极走出去。鼓励餐饮企业走进央企,培育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企业,依托海外华人力量,鼓励餐饮企业走进华侨社团,搭建宣传营销扬州美食的平台,在国际平台上宣传推介扬州美食文化。

扬州食品产业园(资料图片)

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推进产业集聚和项目建设上有新突破。强化载体集聚效应。支持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扬州大学现代农业科教示范园区等招引有实力的企业落户园区,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扬州食品产业园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以打造华东地区“中央厨房”为目标,推动加快布局冷链物流集聚区、工业化主食加工集聚区、现代休闲食品加工集聚、中央厨房产业集聚区建设。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食品制造技术集成应用,提升产品品质和价值。

放大品牌效应,在整合推广平台上有新形象。全方位宣传推广。在央视等国家媒体平台上多方位展示扬州美食,学习借鉴《寻味顺德》《川味》等美食纪录片,拍摄展示扬州历史文化和特色美食的专题宣传片。加强与新锐网络平台合作,打造“网红”美食城市。多层面活动打造。邀请国内外美食城市、龙头企业、行业机构、专家组织开展创意美食展览、论坛交流、技能竞赛等活动,持续放大品牌影响。高水平建设展示载体。改造提升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建设集淮扬菜展览展示、文化研究、美食品鉴、观光游览等功能于一体,兼具互动性和体验性的综合性博物馆。(王志海张军赵欣仪)

(大运河新闻)

来源:扬州日报

实习编辑延晨徐蓉丁雨皓

一读桂艳张莉

制作曹宇

责编肖东

审稿晖军

1
查看完整版本: 运河智库世界美食之都怎样助力城市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