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宿迁霸王举鼎气盖世,第一江山春好处
TUhjnbcbe - 2024/7/5 17:08:00

宿迁,说起宿迁,让人想来想不明白,宿迁为何叫宿迁,然后打开中国地图,看见西边,襟连宿州,难不成是宿州所迁?宿州属于安徽,而宿迁属于江苏,两个城市难道有什么关系不成?

原来,宿州和宿迁,并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宿迁并不是宿州所迁,却是一脉同源,这个宿字都源于周王朝分封的宿国。

说起宿国,你可能没有听说过,我们听的最多的就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虽然宿国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什么记载,但是宿国却是西周最早分封的七十一诸侯国之一,为伏羲风姓后人。

宿国源于山东,这里的宿是念“许”的,也是一个古老的姓氏,现在中国还有姓宿的人,所以现在当地人还叫许豫。而宿州当地人则称之为许县。因为宿州在民国被废为宿县,现代人多称许县,这其中就闹了不少的笑话。有人去徐州,结果呢,到了宿州就下车了,听人家说许州到了;还有人说去宿迁,说许迁,被人听成许县,就被带到了宿州。

当然,宿迁是宿国迁都之地只是其中一种说法,宿国是迁在宿州境内还是宿迁,至今没有定论,还有一说是唐宝应元年因避代宗帝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

宿迁历史悠久、文化繁荣,古称下相、宿豫,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乡,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北倚骆

马湖,南临洪泽湖。宿迁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

北京、南京)咽喉”之称。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于此,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

公元前年,泗水国在此建都,传五代六王,历时年。秦代置下相县,东晋设宿豫县,唐代宗

宝应元年改称宿迁至今。乾隆六下江南五次驻跸宿迁,赞叹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好处“。宿迁,原名宿

豫,位于江苏北部淮水之阳。

春秋时为钟吾国,后宿国迁都于此。秦置下相等县。西汉时废凌县设下相。

历经东汉、西晋,至东晋安帝义熙元年(公元年),改下相县为宿豫县。

南北朝、隋朝仍为宿豫县。宿豫曾为北魏宿预郡治所,梁东徐州治所,东魏东楚州治所并改名宿豫,陈

安州治所,北周泗州治所,隋下邳郡治所。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年)改隋下邳郡为泗州,仍以宿豫为州府。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年

),宿豫县城被沂蒙山水冲圯(亦有黄河水冲圮之说),泗州遂移治于临淮县,宿豫县移治于下相城故

址。

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年),为避代宗李豫之讳,改宿豫县为宿迁县。境内先后设怀

文县、潼阳县、桃源县和临淮郡。其后至宋、元、明、清时期各州屡有废替。

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迁县,设立县级宿迁市。

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宿迁,辖沭阳、泗阳、泗洪、宿豫四县和宿城区。市政府所在地为宿城区。

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宿豫县设立宿豫区。

宿迁,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故里,大家都知道霸王举鼎的故事,现在,霸王举鼎的雕塑又要回到宿迁

了,这是宿迁的骄傲。

宿迁,大运河碧波荡漾,马陵山郁郁苍苍;古黄河源远流长,骆马湖浩浩汤汤,流不尽的英雄情结,力拔山兮气盖世,唱一首四面楚歌,演一幕霸王别姬:

项羽慷慨悲歌:咳!想俺项羽呼!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美人跟随项羽多年,从没见过丈夫如此深切悲凉的歌声,自知与他团聚的时日无多,穿戴起华贵漂亮的衣饰,手持宝剑,边舞边歌:

“劝君王饮酒听虞歌,解君忧闷舞婆娑,嬴秦无道把江山破,英雄四路起干戈。自古常言不欺我,成败兴亡一刹那,宽心饮酒宝帐坐!”

接着含泪唱《和垓下歌》起舞,歌云: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罢,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颈一横,顿时血流如注,香销玉殒。这就是战国时期最为凄美悲壮的爱情故事之一——“霸王别姬”,传颂千百年来,一直令人唏嘘不已。

后来,在虞姬的墓上长出了一种草,形状象鸡冠花,叶子对生,茎软叶长,无风自动,似美人翩翩起舞,娇媚可爱。民间传说这是虞姬精诚所化,于是就把这种草称为“虞美人草”,其花称作“虞美人”。虞美人花朵上鲜艳的红色,据说就是虞姬飞溅的鲜血染成。似乎虞姬死后仍在,她变成了虞美人草,年年在春末夏初这段时间开花,即使转为草胎木质,依然执着,仍是那一份对霸王的坚贞与守候,还是像从前一样终年不停地为霸王展颜巧笑、弄衣翩跹。

江东弟子多才俊,宿迁,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宿迁霸王举鼎气盖世,第一江山春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