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面对充满诱惑的味道,本想矜持下,无奈不争
TUhjnbcbe - 2024/6/26 16:53:00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个好 https://m.39.net/disease/a_m2i2zp0.html

文丨冯兆明

民国才女张爱玲,晚年在《谈吃与画饼充饥》一文中动情地回忆道:“我母亲从前有亲戚带蛤蟆酥给她(其母有一亲属在扬州),总是非常高兴。那是一种半空心的脆饼,微甜,差不多有巴掌大,状近肥短的梯形,上面芝麻撒在苔绿底子上,绿油油的正是一只青蛙的印象派画像。”

张爱玲所提到的蛤蟆酥,又叫方酥。扬州仙女庙的传统小吃刮,扬式名糕点之一。

初为圆形,后为长方形,面子上白芝麻仁密布,状似蛤蟆表皮。给吃食起名号,江都人喜欢和给孩子起小名字一样,越土越丑越好记。癞蛤蟆,蟾蜍也。蟾,方言谐音钱。蜍谐音储。

屈原在《天问》“夜光何德,……而顾菟在腹。”中言及的“顾菟”,闻一多诠释乃“蟾蜍”异名。大科学家张衡研究《易经》,说嫦娥为拯救月亮,使自己变成了蟾蜍。哈,看看,吃蛤蟆酥,一能钱财储有余,二可蟾宫折桂步,三使美女变仙姑。多好的创意,寓意,美意。

时光倒回半个世纪前的一个秋天,当年的童鞋,如今的老公,送我两只蛤蟆酥,面对充满诱惑的味道,本想矜持一下下,无奈不争气的口水已经流了下来。

第一次吃蛤蟆酥,刚哇呜一咬,桌子上就落满了酥屑,芝麻屑,看看好可惜。于是乎,他传授了食之不二法门:“双手齐用,银牙轻碰;入口就碎,慢慢嚼动;沾牙则酥,舌尖化融;香茗随饮,品味个中。”嘿,一套一套的。

蛤蟆酥,脆而酥,脆并不硬,酥却不软。妙在脆里伴酥,酥中显脆。里面层层相叠,薄如蝉翼。吃时,须一只手拿着它,另一只手窝着等在下巴下。

咬,只能轻轻地,上下牙一碰。固然怕掉落星星点点,更重要的是完美口感酥脆体验,刺激味觉、嗅觉,同时还刺激听觉。“色香味”,仅指视觉、嗅觉、味觉感受。而往往忽视听觉感受,蛤蟆酥恰恰提供了咀嚼酥脆的愉悦感。脆蓬蓬,酥嚓嚓的听觉体验,别具风味,进而味蕾绽放,舌尖享受,打三个嘴巴舍不得丢。

易君左在《闲话扬州》中云:“喝早茶的风气,……而以扬州为最甚。”吃蛤蟆酥,饮茶不可或缺,饮和食是饮食文化中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边吃边饮,方品出饮食个中三昧。

张爱玲担忧,蛤蟆酥“如果湮灭了,实在是可惜”。好在,江都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列入了仙女庙食品厂的方酥制作技艺。在继承者的坚守下不断创新、改进,有了包括麻辣、桂花、香橙和椒盐等四种口味的蛤蟆酥。

近日,特地采访了润康食品厂,“和广帅”商标,蕴含了老总朱承广,其父朱恩和,其子朱帅三代人的传承与坚守。

57岁的朱承广做蛤蟆酥已经30余年,据他介绍,蛤蟆酥主料是小麦粉,配料有绵白糖或白砂糖、植物油、脱皮芝麻仁、香椽茶、食碱等。制作时,依据季节、天气特点,面肥该大该小,放碱该多该少,和面水温该高该低,水量该足该欠,全凭自己眼睛一瞥,心中有数,手上拿捏。

尽管已经升级为自动化生产,朱总还是亲自演示了纯手工制作,一层层,反反复复擀捻折叠,一块块,16层,长、宽、厚度,一模一样。

抹水,撒白芝麻仁,压实。一屉屉,送入烤箱,上下受火,均而匀之。烘焙时间,把握得丝毫不爽。

蛤蟆酥经过烘焙火力火候,促生了“美拉德反应”——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在高温下发生反应,产生特殊的味道和香气。酥脆有加,诱惑人,不亚猫爪子挠心。蛤蟆酥,这种声声入耳加大力度的刺激,抓住了人的麻筋,让听觉系统变得不那么容易“审美疲劳”。对大脑起了按摩作用,对其喜爱维持更恒久。

小吃食,大技术活。所以,蛤蟆酥又叫“功夫酥”。

采访归来公交车上,恰遇77岁郭强老先生和夫人张桂凤,专程来购买两大箱蛤蟆酥,带给作为赠送参加聚会的上海、南京、扬州等地老同学的礼品。江都人对家乡特产蛤蟆酥的珍爱之心,可见一斑。

扬州龙川书院藏有“江北闲人”所书“酥脆香甜可味殊,真奇美食出江都。天南海北蜚声久,仙女传方世所无。”条幅,对蛤蟆酥可谓赞誉有加。

我本宝应女子,嫁作江都妇几十年,美食之都,吃不够的蛤蟆酥,生活哟,有滋有味。

1
查看完整版本: 面对充满诱惑的味道,本想矜持下,无奈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