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郝达玲通讯员:金海亮
每天凌晨5点多钟,宝应县广洋湖镇鹤湾村82岁的村民谷福生都要开着电动三轮车,到镇上农贸市场卸下前一天摸来的河蚌,等待顾客前来购买。这样日复一日的“生意”,老人已经坚持几十年了。
一些居民经过此处,看到了卖河蚌的谷福生老人,都会买上一些。葛庄村村民周金才是他的一位老顾客,他说:“谷爹爹这么大岁数了,几乎天天看到他到菜场卖河蚌,精神十足,隔三差五我都要到他的摊位买些河蚌,一是敬佩他的精神,二是支持他的生意。”
近日,记者在摊位前看到,谷福生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是带着笑容。他热情地询问着来往的新老顾客:“今天吃河蚌呀?新鲜的,昨天才摸的。”“谷爹爹,今天送点河蚌到饭店。”镇上时新饭店老板王文彪叮嘱着向正在做生意的谷福生老人说。“青菜、咸肉、河蚌在一起烧特别鲜美,喜欢这道菜的顾客特别多,和谷爹爹说一下,他就会把处理干净的鲜河蚌送到店里,我也不同他讨价还价,镇上饭店的河蚌几乎都是他提供的。”王文彪转头对记者介绍道。
谷福生是广洋湖镇目前唯一从事职业摸河蚌的老人,做生意从来不带秤,两只不锈钢盆子成了他的“良心秤”。每盆可存放劈开后的大小河蚌约20个,剔除水分,约4斤左右,每盆10元钱,从不加价,偶尔还添上一两个给顾客。
一把锋快的小刀,在一双满是老茧的手中用得灵活自如,几分钟一盆就劈好了。“现在吃河蚌的人讲究哩,要的是新鲜河蚌,我打理河蚌都是当着顾客的面,让买的顾客放心。”老人这种现劈现卖方式几十年从没间断过。“每天能卖多少盆呀?”记者好奇地问。“正常七八盆,如果饭店需要能有个10多盆,正常上午9点钟左右我就收摊了。”谷福生说。
谷福生从18岁起开始就摸河蚌了,其间做过生产队长、农技员,也没间断过这一手艺。“以前靠卖河蚌,每年能挣个几千块钱,那个时候钱值钱呢,4块钱一盆,卖的也少,现在买的人多起来了,每年能挣上个2万多块,老伴前几年去世了,儿子一家在上海务工。他们担心我一个人在河里不安全,儿子、媳妇叮嘱我不要下河摸河蚌了,家里也不缺我这个钱。但我是个闲不住的人,下河摸河蚌摸惯了,每天能挣个几十元钱,还能自食其力,只要身体好好的,我会一直坚持!”老人自信地说。
9点钟左右,谷福生准时收摊,回家吃点简单的午饭,一套紧身的皮衣皮裤、电动三轮车、存放河蚌的箱子是老人摸河蚌的装备。11点钟,谷福生就开始下河摸河蚌。“我摸河蚌的地方是向阳河、大三王河,南到与柳堡交界,北到宝射河,河水流动摸到的河蚌外壳清晰,而且干净,小河里尽管也有河蚌,但我从没摸过。春、秋、冬季是摸河蚌最好的季节,河水浅,扶着箱子,用脚在河道淤泥中来回踩,踩到一个圆圆硬硬的东西,就知道是一个河蚌。每天只摸3小时左右,正常能摸个多只河蚌,有时候能摸到只以上,现在每天卖只左右,一般我摸到腊月底就不下河了,多下来的河蚌就用网袋装起来,暂养在门前的河里,亲戚朋友回来过年的时候,让他们尝尝家乡河蚌的味道。”老人介绍道。
看着谷福生老人又开始下河摸河蚌了,记者嘱咐老人要注意安全,同时,老人自食其力的精神也让记者很是敬佩。
编辑:华丽
审核:杜强王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