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多数诗歌都是在漫游时所写的,他不是那种闭门造车的诗人,酒是他创作的催化剂,其实行走何尝不是李白诗歌创作的一种方式?结交的人,见识的事,思过的家,向往的理想,每一样都在行走中发酵成熟,变成一首首经典的诗歌,异彩纷呈。
李白的行走是从离开故乡开始的。但他并没有围绕着故乡而来去奔波,他围绕的中心是他第二次定居的一个城市,任城,即现今山东济宁。他总是由济宁出发,然后回来,再出发。然而出发一次要走多少路,用多长时间,我们不妨从地图上看一看。
移家任城公元年,开元24年,李白36岁。这一年的5月,李白将家从安陆搬到了任城,也就是山东济宁。从此开始了以济宁为中心的漫游生涯,无论走多远他都会返归济宁,之后再走。所以他的漫游是有出发,有回归的旅行活动。
上图,李白第一次以任城的家为出发点出游。时间是在公元年,开元25年,此时他37岁,春天他一直呆在任城,直到初夏的时候,他从济宁出发到了济南,然后从济南出发去海边的崂山游玩,整个夏天都在崂山,秋天到来,他由崂山漫游宋州睢阳郡,即现在商丘睢阳。而后在冬天回到任城。
李白从任城出发,最近的一次出门是到兖州,开元26年,公元年,38岁时,他像赶集上街一般,漫游兖州。他春天出发,夏天时回归任城。之后一直呆在任城,过了夏季。
同年公元年秋天,李白再次出门,这一次出门直到公元年,即开元28年,李白40岁时才返回,那么在这两年时间里,李白能走多少路?
秋天他从济宁出发,到金乡县作客,之后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做了个长途跋涉,到了南阳。在南阳流连数日,登了颍阳山后,他往河南临汝县,即平顶山汝州游玩,之后到陈州,即周口,再游宋州,即商丘。这时还在年,从秋天开始至冬天,两个季节,他走的路也够远了,然而还没完。
他在商丘短暂调整后,直奔淮阴。淮阴这个地方比较的奇特,地名在古代有很多不一样的叫法,有时是淮阴,有时是淮安。他到了淮阴之后,是去了徐州,但不久他又返回楚州,而楚州正是上文的淮安县区域。也就是说他从淮安去徐州,然后又从徐州回淮安,这就使人难懂了,行走中的李白其实也并不是完全有行动攻略的。公元年,李白从春天到初夏都呆在淮安县,夏天来临,他去了扬州,之后竟又由扬州北上,到了宝应县,这个路线更是使人不解啊?
在宝应县过了夏天,李白南下到苏杭一带游玩,直到秋天来临,他又远赴当涂,即安徽当涂县。
从当涂县到湖北的江陵即今荆州,距离还是很远的,从江陵再到岳州即湖南岳阳,然后秋天快过去了,他回到了安陆。安陆是他当年迁居的起点,这是回到了家乡了。不久,他复往襄阳。
公元年,开元28年,李白40岁,38岁出门,此刻已经离开任城两年了。在春天的时候他从襄阳到了扬州,在扬州盘桓到夏天,才出发到下邳,既而到兰陵即今山东枣庄,夏天没有过完,他就回到了任城。
这一次李白走过的路很多,两年的时间也并不算长。统计下来,他经历了以下的地方:金乡、南阳、汝州、陈州、宋州、淮阴、徐州、楚州、扬州、宝应、苏州、杭州、当涂、江陵、岳州、安陆、襄阳、扬州、下邳、兰陵、任城。
路过的省份: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这几个省。从行动的路线上看,曾两次转到扬州,并有过重复往来某一段路线。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有几个:第一,李白无目的漫游。第二,临时有人邀请,他就改线路去了。第三,别人来看他,然后二人一同漫游。第四,为了见某个人而出行。
总之这样的行动,称之为漫游,实至名归,符合李白的性格特点。而在这短短两年里,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条件下,如此跋涉,李白的漫游还是令人敬佩的。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