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古称“广陵”、“江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南北运输和贸易中心,隋唐时期,随着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扬州的经济迅速发展。
当时的扬州成为媲美都城长安、洛阳的国际化大都市,甚至有“扬一益二”的美誉。
扬州夜景
近年来,江苏各市积极争先进位,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答卷。
作为二线城市的扬州市也不甘落后,在这一潮流中紧随其后。
扬州作为南京都市圈成员的核心城市之一,近年来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发展一日千里,日新月异。
#扬州#现辖#邗江#、#广陵#、#江都#3个区,#高邮#、#仪征#2个县级市和#宝应县#。
扬州地标
扬州工业以机械、汽车、船舶、石化、新能源产业五大产业为主,其中扬州的造船规模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江苏省的三分之一。
扬州的县域经济同样特色鲜明,仪征的化纤、高邮的灯具、宝应的电缆、杭集的牙刷在全国都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
随着扬州工业不断迸发出澎湃动力,扬州的综合实力也上了很大一个台阶。
扬州位列年度中国百强城市第48位,扬州也由此迈入二线城市的队列。
夜扬州
扬州市的的发展诠释了江苏乃至全国各大城市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艳。
任何一个江苏城市都有一个”苏南”梦,这里说的苏南梦是指苏南的城市个顶个牛逼。
最差的常州年实现GDP多亿,距离万亿GDP俱乐部最差最后的临门一脚。
相比较"苏南梦“,扬州显然还有不少的差距。
年扬州实现GDP亿,距离常州还有多亿差距,在整个江苏排名第七。
不想当将*的是并不是好士兵,扬州的目标应该是尽早实现GDP万亿的目标。
紧紧抓住融入南京都市圈千载难逢的机遇,争取超过徐州,常州等城市。
年江苏部分城市GDP
城市发展的本质是为了提供给市民最好的服务,城市发展的最终逻辑是共同富裕。
中国县域经济长期以来发展乏力,县域经济相比较地级市,其自身的发展能力和获得资源有限。
县域经济的城镇化率也普遍低于地级市主城区。
发展是为了共同富裕
年扬州各县市区经济总量第一的是江都区,第二的是邗江区。
第三才是以县域经济为主的高邮市和仪征市等。
扬州市辖区经济总量,城镇化率比县级城市高出不少,可见市辖区发展质量更高。
县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受到*策能级等因素影响,无法突破。
年扬州各县市区GDP
从当前发展现状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需求出发,可以考虑将仪征市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对象。
通过加强对仪征市的投资和支持,可以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新亮点,提高整个扬州市的经济实力。
共同富裕的本质在于如何均分蛋糕并实现基本公平。但是实现蛋糕的均分,必须先做到蛋糕的扩大和增量。
因此,建议优先发展仪征市,将仪征市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对于打造扬州市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扬州塔景
其次,扬州市背靠南京,南京是扬州发展的最大想象空间和可以借力用力的对象。
随着南京都市圈的不断发展壮大,南京与扬州之间的产业互动、道路互联互通和同城融合越来越紧密,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随着宁扬城际铁路的开建,扬州和南京将建设轨道上的同城圈,加速两地同城化发展。
从区位看,仪征市西接南京、东连扬州、南濒长江,位于宁镇扬几何中心,处于南京和扬州两大城市之间的发展主轴上,属于南京都市圈的核心圈层。
仪征,扬州,南京区位图
宁扬城际开通后,南京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增强,仪征正迎来发展红利。
最后,仪征有能力有空间有觉悟承接南京的产业外溢。
仪征的下一步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和宁镇扬一体化等重大战略,有效承接南京‘外溢’的科教、人才、产业等资源要素。
扬州将充分利用仪征与南京和江北新区的产业结构配套,推动汽车及零部件、石油化工、船舶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新光源、新能源、现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发展。
小结
从共同富裕要求,从各县市发展区位,潜力,发展现状来说仪征市是扬州市新的高质量发展增长极的重要助推器。
优先发展仪征市,应该说是扬州市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也是扬州市以更大力度和空间积极融入南京都市圈的必然选择。
未来甚至可以假想对仪征市撤县设区,壮大扬州市中心城区经济首位度和城市能级。
祝福高质量发展的扬州市。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