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m.360xh.com/202001/02/55181.html中唐风云:收复两京,从平叛战火中杀出来的唐代宗
唐代宗李豫,开元十四年(公元年)十二月十三日,生于东都上阳宫,初名李俶,他是唐肃宗的长子,原封为广平王,后改封楚王,是唐朝第八位皇帝(不计武则天和殇帝)。
天宝十五年(公元年),安禄山叛*攻占潼关,唐玄宗逃至马嵬驿,当地民众挽留肃宗,于是,护送肃宗北上灵武即帝位。安史之乱中,李俶以兵马元帅名义,收复洛阳、长安两京。乾元元年(公元年年)三月,改封成王,四月,被立为皇太子。宝应元年(公元年),宦官李辅国杀张皇后,唐肃宗受惊吓而死,李俶于肃宗灵柩前依其遗诏即位,改名豫。宝应二年(公元年),平定安史之乱。
大历十四年(公元年)五月二十日晚,李豫去世,庙号为代宗,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李俶,年十五,封广平王。玄宗有孙百余,李俶是嫡皇孙。他年幼之时,宇量弘深,宽而能断。喜惧不形于色。且仁孝温恭,动必由礼。幼而好学,尤专《礼》、《易》,深得唐玄宗钟爱。
安禄山之乱时,京城失陷,跟从唐肃宗搜兵灵武,为天下兵马元帅。至德二年(公元年)盛夏过后,肃宗加紧了对安史叛*总攻的准备与部署。这年八月二十三日,肃宗犒赏三*,总攻长安、收复京师的战斗就要打响了。
九月十七日,唐朝大*以正副元帅广平王李俶与郭子仪为中*,李嗣业为前*,王思礼为后*,回纥兵马由叶护率领作为机动队伍,在沣水之东的香积寺(今陕西长安南)以北,横亘三十里,与叛*十万人摆开了决战的阵势。
战斗一开始,敌*骁将李归仁出阵挑战,唐*前队进逼相应,遭到敌人突然反扑,*中大乱。正当危机关头,壮勇绝伦的李嗣业奋臂高呼:“今日若不拚死一战,必将一败涂地。”说着,竟卸下铠甲,光着膀子,抡起长刀,冲向敌阵。敌*被其英勇所震慑,唐*也士气大振,阵脚方才稳住。李嗣业乘势率领前队*卒各执长刀,列阵而进,他身先士卒,所向披靡,*阵似铜墙铁壁压向敌人。刹时间,疆场上战马嘶鸣,刀枪撞击声、士兵呐喊声,响成一片。这场血战一直从午时打到酉时,直到夜幕降临,敌*溃逃而去。战场上留下六万多具尸体。叛*退入长安后,连夜逃跑了。
唐*得到战报,李俶立即下令入城。京师长安沦陷十五个月后终于收复了,这是进入战略决战以来取得的一次巨大胜利。当身为元帅的李俶率*进入长安时,城内的百姓扶老携幼,夹道相迎,他们呜咽着、欢呼着,为从此结束朝不保夕的动荡生活而庆幸,为摆脱叛*野蛮铁蹄的蹂躏而欢庆。然而,长安城的百姓并不知道,刚刚赶走了叛*,一场背后的交易,几乎让他们遭到灭顶之灾。
回纥兵马在攻克长安之后,叶护提出要唐朝履行肃宗皇帝当初的许诺,即索掠城中的金帛、子女。李俶劝阻叶护道:“今刚刚收复西京,若马上大举俘掠,则东都之人就会皆为贼固守,收复东都就不容易了。愿到了东都再履行约定。”叶护听从劝告,与仆固怀恩各领兵由城南绕行,到浐水以东安营扎寨。
至德二年(公元年)十月十八日,唐朝大*进入东都洛阳。至此,两京均已收复,平叛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洛阳百姓却再次遭受不尽的苦难。城中百姓欢迎唐*的人群还没有散去,回纥兵已按捺不住无限的贪欲,直冲向库府收取财帛,在洛阳市井及村坊之中大索三日,城中父老出于无奈,自动收集锦罗绸绢万匹奉送给回纥,回纥兵才算收敛。李俶此番也无法阻止其剽掠,还同城中百姓一道送给回纥金银财宝,叶护在洛阳城内理直气壮,毫无顾忌。
长安、洛阳两京,相继收复,李俶以天下兵马元帅身份立下了卓越战功。唐肃宗返回京城后,于至德二年(公元年)十二月十五日,将李俶进封为楚王。乾元元年(公元年)三月改封成王,五月十九日,立为皇太子,十月五日,举行了册礼,确立了他的皇位继承人地位。
上元二年(公元年),两宫有疾,皇太子往来侍疾,亲尝药膳,衣不角带者久之,及承监国命,流涕从之。
宝应元年(公元年)四月,唐肃宗病重,张皇后因无子,惧怕太子功高难制,阴引越王系于宫中,将图废立。乙丑,皇后矫诏,召太子。宦官李辅国、程元振,知道张皇后的图谋,于是,领兵至凌霄门,等候太子到后,保护太子到禁*中。当晚,领兵到三殿,将越王系及内官朱光辉、马英俊等囚禁,又将张皇后软禁于别殿。唐肃宗因此受惊而崩。李辅国、程元振等迎太子李俶于九仙门,接见群臣,行监国之礼。宝应元年(公元年)四月二十日,太子即皇帝位于柩前,更名李豫。
唐代宗继位之后,李辅国以立帝有功,恃此骄横,竟然对唐代宗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事有老奴来处理。”代宗虽然心中不满,但慑于他手握兵权,只好委曲求全,尊称他为尚父(可尊尚的父辈),事无大小,都要与他商量后才能决定。不久,唐代宗乘李辅国不备,派人扮作盗贼,刺杀了李辅国,然后假装下令追捕盗贼,并派宫中使者慰问其家属。
代宗亲*以后,发布的第一道诏书就是委任奉节郡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所谓“国之大事,戎马为先”,这一天是宝应元年(公元年)四月二十五日。
看得出,唐代宗继位后,确实把平叛当成了重要工作。在他部署平叛的过程中,也对朝廷上下、宫廷内外的人事关系进行了调整。
五月,于丹凤楼颁布的大赦制书已透出这一意图。其中,可注意的内容是:玄宗时被废黜为庶人的王皇后、太子瑛、鄂王瑶、光王琚等均恢复了封号,因擅兵被废为庶人的永王璘等也予以昭雪。代宗的良苦用心是通过对皇室成员的平反昭雪,来梳理玄宗、肃宗时期淤结的*治遗留问题,从而寻求开拓进取的途径。假如代宗能够沿着这一思路顺利地进行下去,再利用肃宗平叛时期图谋中兴的余荫,未尝不能获得一个有所突破、有所振作、全面中兴的良机。但是,由于内*头绪繁杂,兼以外患交困,特别是宦官势力过于膨胀,致使唐代宗的努力,在刚刚闪现出一丝希望之光后,便销声匿迹了。这不能不说是大唐帝国的悲剧。
宝应二年(公元年)正月,安史叛*的最后一个元凶--史朝义走上末路穷途,自缢而死。很快,降将李怀仙就将他的首级送到京师。元凶授首,大功告成,唐朝诸道兵马皆凯旋班师。
史朝义的死,标志着历时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总算平定了。八年之中,不仅玄宗、肃宗各赴*泉,唐朝皇帝换了祖孙三代,叛*元凶也变了两姓(安、史)父子四人(即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代宗完成了肃宗未竟之事,总算可以告慰祖宗,松口气了。举国上下,黎民百姓,似乎一夜之间忘却了兵灾战火的苦痛,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欢呼。杜甫在梓州(今四川三台)听到这一喜讯后,作千古传吟的《闻官*收河南河北》一诗。
由于讨伐安史叛*,西部的*队大部被撤回,吐蕃乘虚深入内地,大举攻唐,占领了陕西凤翔以西,分州以北的十余州。广德元年(公元年)十月,又占领了奉天(今陕西乾县),兵临长安城下,吓得唐代宗逃到陕州避难。于是,吐蕃兵占领长安,把唐宗室广武王李承宏立为伪皇帝,并纵兵焚掠,长安被洗劫一空。
关键时刻,唐代宗仓促启用郭子仪为副元帅,由雍王李适为挂名元帅,迎击吐蕃。郭子仪积极组织兵力,反击吐番。命令长孙全绪率二百骑出陕西蓝田,白天击鼓扬旗,夜晚点火以为疑兵。以数百人化装潜入长安,组织城里人到处传说:“郭令公(即郭子仪)亲率大*来了!”吐番兵惊恐,不战而走,全部撤离长安。陷落十五日的长安被唐*收复。
广德元年(公元年)十二月,唐代宗回到长安,郭子仪伏地请罪,代宗说道:“朕没有及早用卿,所以才到这种地步。”便赐给他铁券(免死牌),在凌烟阁为他画像,以表彰他的兴唐之功。长孙全绪等也被加官进爵。同时削免程元振官爵,放归田里。
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内部矛盾重重。广德元年,仆固怀恩背叛唐朝。永泰元年(公元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等共三十万大*,约期从华阴趋赴蓝田,直取长安,京师震恐。唐代宗急召郭子仪,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此间,仆固怀恩暴病于*中。郭子仪单骑亲说回纥,大破吐蕃,使唐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
大历十四年(公元年)五月初二,宫中传出唐代宗生病的消息。这一病很是不轻,不到十天,唐代宗就无法上朝了。
五月二十日,唐代宗下达了令皇太子监国的制书,当天晚上,唐代宗驾崩于紫宸殿。八月庚申,群臣上尊谥曰睿文孝武皇帝,庙号代宗。十月己酉,葬于元陵。十二月丁酉,祔于太庙。
(本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