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每到一处,我总是喜欢欣赏一些古迹,从古建筑中感受一下久远的气息。如果问哪儿是我最想去的好地方?我会说那去处最好能有一条古老而悠长、悠长而寂寥的寻常陌巷,野田碧静的万亩荷香……,这样的好地方,当推西射阳。苏中腹地宝应县射阳湖镇,是一座具有多年历史的古镇,又称西射阳。古老悠长的巷子里的每一块石板,每一片砖瓦都记录着古镇的悠悠岁月。
“门前巷陌三条近,墙内池亭万境闲”。西射阳,就有属于自己故事的历史老街,在我看来,这古老悠长的街道巷子,就是文化古镇西射阳“物华天宝苏北风情江南景,人杰地灵里下河畔锦上花”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印记。射阳湖,现存民国后期古建筑两万多平方米,古镇老街宅宅相连,巷巷相接,依湖傍水,古风典雅。古邗沟码头、驻马街、臧陈旧址、报亭、印刷社……似点点珍珠,点缀在射阳湖上。
春末夏初,钻入古老的街道巷子慢慢地逛、悠闲地看古建。在“水龙局”的影壁墙前和很具特色的老民居里,悠长的巷子没有熙熙攘攘的拥挤,暖暖的阳光洒在这个古镇上,一切都变得懒洋洋的,灰色的古建门楼、古建漏窗还有那悠长的青砖墙在蓝天的映衬下,充满了历史的质感。
老街的东北端,豁然开朗。大运河文化遗产点----古邗沟(码头遗址)广场,耀然眼前。石基座青灰砖色质造型“后羿射日”艺术雕塑矗立在广场中央。青砖“城墙”、石雕刻栏杆栏板围栏是广场的滨水景观,广场南侧有民国时期建筑遗存“射阳湖瞭望塔”和古建修复的“驻马街”砖砌牌坊。广场东南角的河道上有当代古建工匠巧作而恢复的“明清徽派建筑”一座------白墙黛瓦,琉璃瓦斜坡的外挑檐,琉璃瓦披披压顶的“马头墙”的“古邗沟闸站”。绵延千年的古射阳文化,成就了数说不尽的苏北水乡风韵,河道上水网交织碧波荡漾,河道边依水而居古风典雅。
射阳古镇的历史老街,几年前确实存在巷子建筑老化严重现象,风貌破败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地*府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科学合理的保护性修复重建。
今春三月,在得知射阳历史老街、古邗沟遗址的古建修复、仿古施工负责人是年近七旬,文化水平并不高而仅学徒几个月的“小瓦匠”出身的郭长定先生时,我特意邀其再次前往实地进行访谈。
郭老黑黑的脸庞带着些许腼腆,寡言少语。但一谈起历史建筑修复立即打开了话闸子,饶有兴致地给我谈了许多古建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他这些年的工程实践体会。他说,古镇历史老街修建前有些老民居因为年代久远,墙体已遭自然风化破坏,他在做了大量的实地勘察和调查分析后,在切合历史老街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质朴庄重和典雅清逸的深化设计和精细施工,修复工程所用的传统建筑材料、建筑样式均严格保证工程的质量,需要维修加固的如围墙、门头等都采取了隐蔽性维修加固措施。他说,在细部处理上,如门窗、砖石、浮雕、木刻,还有特色的老民居装饰、布局等都基本上保持着历史的特色,做到了对老街区、旧院落的建筑、装饰细部的较好的保护性修复建设施工。他说,古建建设施工团队对木构架建筑进行整体修复的施工工艺更是精益求精,西射阳古镇这个有着老脸庞的“怀旧地带”,经修复修缮的老民居那些新旧交替的木构件,您看,不是很好的保留了原形态吗?
湖荡水乡的人很朴实,水网密织的射阳湖冲林村,距古镇不远,离自然很近,郭老尊重乡村的质朴性和乡土性,进行村庄滨水临街沿路等节点部位的科学修补,以其娴熟而精致的古建施工技艺,用小投入、轻介入、微改造的方式打造切合了冲林村实际的“特色田园”。
郭长定先生说,所谓的“科学修补”,就是用“乡土特色”的路牙把村庄内的路边废弃空地进行“沿街铺装”的围圈,让村民进行田园种植;或就是用“乡土风情”的古建景墙,把村庄内的路边零散分布的老旧民居围圈或链接起来,或就是利用村庄内沿路或临街的零碎闲置空地建个古建四角亭、再植以绿树碧草。他说,“特色田园”这样做,就是通过对村庄环境的整治和美化,凸显冲林特色、打造“一村一品”的“美丽乡村”。
“寻找梦中田园、留住记忆乡愁”。冲林村特色田园项目,以荷藕产业为基础,尊重农村习俗,保持乡土气息,有滨水景观节点、滨水节点游园,有健身、文化、休闲广场,有垂钓野炊区、芦苇蒲草编织区等内容。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低的”户外空地的路牙围圈。路牙围圈,有青砖铺砌的(有三顺一丁的四皮青砖,有四顺一丁的五皮青砖),有嵌入半圆筒瓦做细部“漏窗”景观节点的,有转角处嵌砌直立的农用脱粒的圆柱石滚的。路牙围圈所用的细部“漏窗”景观节点,属典型的古建漏窗式样,青砖路牙嵌砌的一种古建漏窗式样是“鱼鳞纹”,形如鱼鳞之排列,人们认为是吉祥物,有鱼跃龙门、年年有余的寓意。另一种式样是“步步锦”,一幅有规律的几何图案,主要由直棂和横棂各自端头顶着对方的中部与边部形成丁字形状。寓意事事成功,步步高升。路牙围圈,有竹节竹片编织的,有用本色短木桩高低不一直立浅埋实拼的。路牙围圈,竹、木、砖的,均就地取材,与围圈的树、草和油菜等农作物等相映成趣。
郭长定先生说,滨水休闲广场的青砖矮墙,是“冲林特色田园项目”精巧的古建作品,墙身为典型的青砖清水墙,而其顶的形式多样富于变化,有“退阶式”错落有致的,有折形兼“景观透窗”边框的,有小青砖斜塞顶的(其边端部位嵌砌一平卧贮存粮米的陶罐)。墙身,上白下青,青墙的砌筑“嵌入”石磨,就是想“寻找梦中田园、留住记忆乡愁”!
从冲林村出来,我们又去了落潮村。落潮村的村部,是郭长定老先生精心设计和施工的,典型“明清风格”古建院落,其院落围墙是“下青上白顶有型”,墙体设有古景观“漏”窗(或方形、扇形、瓣形、月牙形,用薄形青砖或半圆青筒瓦拼接为景窗构图),墙顶为外挑出檐的斜坡半圆筒瓦饰面,出檐处用饰面瓦当封面,顶端用薄片青灰砖立砌为平顶脊,院门,一是“景观门”(或无门之门洞),形如瓶状,两边有青砖立柱、上有门楹门头砖雕装饰细部造型等,或有门楼(双坡斜面挑檐等)。房屋为单层,屋面为青瓦双坡,有木立柱走廊,筒瓦檐口用白灰饰面收口,立柱的檐口下沿有木制镂空花式檐楹。院落地面用青灰色砖铺设,院内有古建景观花坛和国旗升降平台。
我们在落潮村的村入口所见的“荷美家园”牌坊是典型的江淮标志坊-----柱、梁、斗拱飞檐的节点均为榫卯连接的古建木结构牌坊,四立柱三门洞,两重檐歇山顶门楼,柱础为汉白玉雕刻石底座。柱梁、重檐斗拱、门洞顶檐板均以绛紫色饰面,檐板绘画题字均为鎏金*色,两重歇山顶飞檐为青灰半圆筒瓦铺装饰面。仿古而建的“荷美家园”牌坊庄重典雅,大方时尚,与周边的路、桥,河、树,共同构成了和谐共生的美丽乡村画面。
。
郭老平时有点木讷而腼腆,在“荷美家园”牌坊前,却好象变了一个人。他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他对这个标志牌坊的构思和承接施工的感悟,“落潮村的这个木牌坊,有一种夺人心魄的装饰美和形式美,就是因为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它上承屋顶,下接立柱,扮演着“顶天立地”的角色。-----繁复有序的斗拱,层层叠叠于的栋梁之上。榫卯结合是木结构古建抗震的关键,而斗拱是榫卯结合的一种标准构件,它的制作加工和穿插拼接的施工难度大、,构件接茬对口必须严丝合缝,施工工艺精度要求高。我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古建专业学习,但经过这些年的实践摸索,对木结构的斗拱工艺已了然于胸,这个牌坊我没有请专业人员设计,也没有画施工样图,就能直接到现场进行施工,凭的就是我对古建的执着,凭的就是人老心不老的心态”。
。
“我已经快七十岁了,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有几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让我带带,我真的想把自己的手艺传承下去,在下一代人还能有所发展,但实在没有年轻人愿意学这个”,听了郭老的话,我们都叹了口气,唏嘘无语。
“野田春水碧与静”。射阳特色的田园乡村之美,美在“一半是湖水,一半是文化”,美在生态田园之间,美在诗画村庄田园间。夕阳西下,只见红彤彤的晚霞投进美丽的射阳湖,像是燃烧着一河“悠悠忘情水”,落日的余晖,照在郭长定古铜色的脸上,照在古射阳幽静古朴的村庄里,伴随着村落里的炊烟,拉得人的身影老长,老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