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元节,一首说聊斋经典回味原来这么 [复制链接]

1#
招聘摄影师3名

要求:从事过影视相关行业,熟练使用影视器材及后期非编制作,底薪4--元+10%项目提成+奖金

清康熙年间的山东淄川人蒲松龄,与时任江苏宝应知县的山东淄川进士孙蕙(字树白)是同乡、同窗、好友,遂应孙蕙之邀,来宝应县衙做幕宾。在宝应近一年的时间,其实蒲翁的兴趣不在于幕宾事务,而在于不断地收集、记载、整理写作素材,以便创作《聊斋志异》。

相传蒲翁在康熙九年(年)在宝应,人们常见他身挂布袋,内藏笔墨纸砚,流连于县邑的大街小巷,出没孔庙、八宝亭、泰山殿,登临槐楼、松岗、花子城,游历柳园、射阳湖,无论是文人雅会,抑或是市井俚语,凡听到奇事异闻,即作记载,若有不详,必亲临访询。

中元节习俗

烧纸


  节日中,汉族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迷信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通常上坟烧纸时要留下几张,到十字路口焚烧,目的是给尤家可归的野*一些施舍,它们就不会再去抢劫送给其祖先的钱了。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晚上,人们做灯放人水中,传说可为屈死冤*引路。


  至于河灯的制作,极其简单。用三寸长宽的正方形厚纸做灯底,另用芦柴一根,长约三寸,中间穿一个眼,装竹签,钉在灯底,再用红白纸折成四方形,把灯底四面糊好,中间置放油纸捻,就制作成功。也有的人用各种颜色的纸,剪成荷花瓣的形状,糊到碗口上,中间用油脂点火,叫作地藏烛。

放焰口


  佛教中形容饿*渴望食物,口吐火焰叫做焰口。因而和尚向饿*施食叫放焰口。当天,人们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并在法师座前供着地藏王菩萨,相传地藏王菩萨是超度地狱**的。其下供着用面制的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蟠。正午已过,人们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等摆到施孤台上。主持人在每件祭品上分别插一把蓝、红、绿的三角纸旗,上书“孟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在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众僧诵念各种渴语和真言,然后施食,把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重复三次。民间把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祭祖


  相传七月十五日为祖先回家的日子。所以各家各户,不论贫富,都要准备钱币、果脯、美酒以及时令之物祭祀祖先。七月十四这天叫江南节,十五日叫作江西节。


  按我国的习俗,一年中祭奠亡灵,中元最为重要。家有新丧的,哀痛尚深,其至亲好友。要在死者去世第一年的七月十五准备好祭品,送到死者家中祭奠,以示追悼。


  结语:中元节因为各地习俗略有差异,因此过节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过节时间上也会有差别,在南方地区,祭祖的活动早在进入农历七月份就已经开始了,反而在七月十五当天人们是不祭祖的。

来源:搜狐网

公益在线

求助、求援、新闻、事件爆料请添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