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第二次申请扶贫小额信贷了,主要用于扩建大棚,以后的日子一定会更有奔头。”4月27日,博爱县清化镇街道南朱营村村民、博爱县年度产业脱贫标兵余新芳兴奋地说。
■■■■■
今年40岁的余新芳家中6口人,他和妻子马艳芬种地的收入是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日子过得捉襟见肘。父亲余全海长期患有高血压,腿脚也大不如前,母亲程长珍患有脑梗。女儿余丹彤是河南科技大学大二的学生,儿子余风泽在博爱县职专就读,老人看病、子女上学着实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年底,清化镇街道办事处在入户深入调研后,将其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年11月,余新芳得知扶贫小额信贷的*策后,立即申请了额度5万元、期限1年的小额贷款,建了2座蔬菜大棚,种起了西葫芦、洋白菜和西兰花。
年,全家的纯收入达到了7万余元。11月份,贷款到期后,余新芳立即归还了银行的贷款,还申请了财*贴息元。同年12月,他又提交了金融扶贫小额贷款申请表,打算再增建2个大棚。
在博爱县,像余新芳一样靠小额信贷资金脱贫致富的贫困户还有很多。为帮助贫困户尽快摘掉“穷帽子”,栽下“摇钱树”,捧上“金饭碗”,博爱县金融工作局下沉服务重心,大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
先“铺路子”,博爱县金融工作局利用每周二扶贫蹲点日走遍全县9个乡镇(街道),入村入户讲解扶贫小额信贷*策、贷款流程,激发贫困户发展生产、增收脱贫的内在动力。
再“搭台子”,为帮助有贷款需求的贫困户快速获得资金,博爱县金融工作局工作人员带着银行信贷员到村委现场办公,将这一*策送到贫困户家门口,为他们搭建了融资平台。
还要“压担子”,建立全县金融扶贫小额信贷台账,积极和责任银行对接,对贷款成功的贫困户建立台账持续跟踪,帮助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
“今年,我县新增扶贫小额信贷余户,在小额信贷的‘贷’动下,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信心更足、劲头更高了。下一步,我们还要加大金融创新,聚合*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群众勤劳之手,精准发力,破解金融扶贫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博爱县金融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说。
供稿:博爱县金融工作局
觉得不错下方点一下↓
总监制:姜雨含
校审:郑伟伟编辑:徐明英海报视频:刘玉琨排版:孟静娴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