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末请你畅谈ldquo我是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好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先来个灵*拷问,你会讲惠州话吗?

惠州话作为本地人的“乡音”,

更多的是听老人在交流时才使用,

会讲惠州话的孩子凤毛菱角,

这是一种现象。

久而久之,

惠州话逐渐被更方便交流的普通话掩盖,

再也找不回随处可听的“亲切”了……

01STEPS惠州话的由来

我们现在听到的惠州话,追溯起来,其实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

据资料显示,惠州话形成传承距今已经至少有一千五百年,甚至比客家话的产生还要早五至六百年,也就是大约在东晋年前!

公元前年,秦始皇派尉屠睢、副将赵佗率50万从原六国所在的中原地区征集的*队,发动了对岭南地区百越部族的战争。

(赵佗雕像,图源网络)

其中副将赵佗(即后来的南越武王)平定了东江中上游沿岸地区,分别设置了博罗、龙川等县,赵佗任龙川县令,镇守东江中上游地区。

(南越国地图,图源网络)

而博罗县、龙川县,则是今惠东县梁化镇梁化屯村和龙川县佗城镇。由此推测,惠州话可能是以赵佗为首的秦朝远征*和龙川、博罗两县地方*府官员所持的方言,是从中原地区带过来的。

从惠州话的分布范围来看,惠州方言大体只集中在东江流域的归善、博罗、河源、龙川四县及其周边农村,而东江流域的这四个县,又恰恰是缚娄古国(春秋时期广东境内的一个小国)的所在地,所以,惠州话很有可能与粤语中的广府话同为岭南的方言始祖之一。

而惠州话之所以能传承这么久,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当时集中迁徙,人数众多,在驻扎地形成强势的语言环境。

二是远征*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华夏文化,为惠州话发展提供文化基础。

三是岭南地区远离中原皇朝的*治中心,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为惠州话的传承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历史的推进和环境的影响,造就了如今的惠州话。

(图源:惠州文明网)

02STEPS生动有趣的惠州话

惠州话的音调丰富,近似于粤语,同时又受到一定量的客家话影响,因而颇具特色。惠州话声调分为七个:阴平、阳平、上声、阴去、阳去、阴入、阳入,拥有音节个以上。

对于外地人来说,惠州话可谓是“三难“:难听清,难听懂,难学习!

就连我们宋代大诗人苏轼之子苏过随父拜访惠州当地秀才时,也曾对惠州话感叹到“但苦鴃(“jué”,形容语言难懂)舌谈,尔汝不相酬。”

下面这些惠州方言俗语及歇后语,

你知道多少?

发夜青=发噩梦

老妹仔=对年轻女性的称呼

冤枉=表示惊讶

很*胃(wui)=“胃”形容恶心,“很*胃”就是非常的恶心

很*SUP=“很*胃”的反义词,形容很棒、很赞

豪豪八八、豪豪烟烟=形容风骚

痴痴压压=形容很粘人

盲猪古=形容没读书、没文化、没常识的人

岩参=形容人很多话讲、啰啰嗦嗦,讲来讲去都是一些“没营养“的话

言潮=形容人说话反反复复,讲十句其实就等于讲了一句

(图片来源网络)

除此之外,惠州话还有许多有趣的歇后语,简单的两三个字可以表达很多层意思,可以说真的是一门“宝藏语言”!▼

下角人拜生日——冇见面。

冇见面:没见着(他),未曾与他打过照面。相传旧时下角某家大摆寿筵招待各方宾客,丰盛排场,唯缺寿面,故坊间流传此语。

肥佬着笠衫——几大就几大。

笠衫:圆领汗衫。汗衫有弹性,肥人穿汗衫,人有多大,汗衫就多大。形容不顾一切豁出去,与普通话的“不管三七二十一”意近。

阿聋烧纸炮——又爱狂又爱好

惠州方言称“惊”为“狂”,比喻喜爱干某一件事但又怕出问题的人。

想了解更多好玩的惠州话歇后语→点击此处

不过最近几十年来,惠州方言在词汇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有很多以前常用的词和俗语有些已渐渐不用,或者为别的词所替代,有些词年轻人已不完全理解它的意义,甚至根本不知道。《惠州方言》这本书就像是及时雨,让惠州话成为学、说、用、传以及研究惠州话的工具书,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有鲜明的实用价值。

03STEPS逐渐消失的惠州话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外来人口的涌入,曾经街头巷里的那一句句熟悉的乡音,慢慢被普通话所替代。不难发现,如今年轻一代惠州人,会讲惠州话的人越来越少,正宗的惠州话大多只能在旧城区的老人们口中听到。去年,惠州电视台第一直播室的记者曾到学校实地采访过,在一个班级中,很多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因而课间或者课堂基本上都是用普通话交流,班级中能够熟练用惠州话交流的不到10%,哪怕是土生土长的“惠州娃”,都是“会听不会说”,在家也不常使用惠州话。

惠州话蕴含着惠州历史的民俗、宗教、艺术等文化个性与特色。随着时代的变迁、移民的增加、区划的调整,惠州话使用的范围越来越窄,再过几十年后很可能会慢慢消失,这决非危言耸听……

04STEPS惠州话需要复兴和传承

方言作为地区的一种象征,就如久经打磨的一块瑰宝,凝聚着这个地区无数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一格的风土人情。对于惠州人来说,惠州话不仅是一种方言,更是一种对家乡的牵挂。

很多家长认为方言太土,只有说好普通话才是有素质、有文化的象征。没错,固然有些方言中有些难登大雅的市井俚语,但您知道吗?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方言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传承,更为接近古汉语。

也就是说,很多人认为土气的方言,实际上更多的继承了古汉语的真正读音、语法、词汇等,所以有时候用方言去读古诗文会比普通话更押韵更加琅琅上口抑扬顿挫。学好普通话是必须的!但是,父母也不要让孩子放弃家乡话。

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的目的也仅仅是推广一种交际工具,而并非要取代方言。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惠州话急需挖掘、复兴和传承,提高惠州地域文化,彰显惠州城市地方特色,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整理、研究和保存。

(图源:网络)

我们生长在惠州,热爱这片土地,

惠州话,需要每个人的力量去传承和保护!

希望以后我们的后代都能流利和骄傲地说出:

“我系惠州人,我晓讲惠州话。”

来源:东江传媒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