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科医院专家谈白斑消失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odianxinwen/m/104348.html铫(diao)、箸笼和酒嗉
“搁铫!”这是在博爱人家办红白喜事摆席时,准备开始做汤的标志性信号,是主事者对厨役的号令,是行云流水般的流水席开始上汤上小碗儿大碗的命令。一般情况下,博爱人家也把炒菜的器具,叫作“铛(cheng)”或“铫”。
铛,似锅三足,家里一的叫小铛,铁制。也有平底铛用于烙饼或炒菜。铫,是古代煮开水熬东西的器具,口大有盖,用沙土或金属制成。
《金瓶梅词话》第二三回:“累你替我拿大碗,盪两个合汁来我吃,把汤盛在铫子里罢。”《红楼梦》第四五回:“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也有把“铫铛”连到一起用的,如《金瓶梅词话》第四六回:“梅香洗铫铛,虽是一时风火性,转眼却无心,就和人说也有、笑也有。”可见,博爱人叫作“铫”的器具,也是从古及今的叫法。只是博爱人后来专指炒菜做汤的器具了。
再说“箸笼”。箸笼就是指装筷子的容器,博爱人就是这样叫的。为什么不叫“筷子笼”而叫“箸笼”?箸笼的叫法,是博爱人文雅的表现。箸,是筷子的正式名字,这是初中毕业生都知道的。箸演变成筷子,据说是为了讨吉利。“箸”“住”同音,以前外出之人为旅途顺利,忌讳“箸(住)”,便反其意称之为“快(筷)”,遂流传开来,筷子慢慢替代了箸。但“箸笼”一词,仍顽强地保留在博爱人的口中,却越发显得有文化了。
最后说“酒嗦”。酒嗦,翻译成现代汉语即分酒器。前几年,酒桌上突然出现了分酒器这个洋玩意,大家眼前一亮,以为又是什么地方的现代文明传播开来。其实,这玩意在博爱城乡被叫作酒嗉。嗉,鸟类的食管的扩大部分,形成一个小囊,用来贮存食物,并对其初步浸解。当酒与嗉结合到一起,便被博爱人引伸为装酒的容器了。
铫、箸笼与酒嗉,这三样博爱人家的日常用品,从博爱人对其称呼来看,文明、文化、文雅三位一体。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我们的母语呢?
来源:乐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