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博爱在彝村 [复制链接]

1#
北京有没有准分子治疗白癜风的 http://m.39.net/pf/a_4503317.html

博爱在彝村

《六访彝村—彝族农村留守人员健康教育》项目立足于云南省贫困偏远山区、农村,民族和妇女老人儿童,以落后山区民族聚居地极度缺乏的健康教育为主线,重点针对作为家庭卫生习惯核心的留守妇女,同时辅助针对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而开展的彝族农村留守人员健康教育。该项目以锻炼大学生志愿者项目设计与执行能力和开展彝族农村留守人员健康教育为目的,紧密联系村民的衣、食、住、行,切实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作,明确了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三个受益群体进行课程设计,从知识文化层面改善了彝族农村留守人员的生产发展境况。

年9月,在中国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发展项目的支持下,云南省红十字备灾救灾中心志愿服务队(以下简称“服务队”)组织云南省各高校大学生及具有医学背景的社会志愿者,历时近4个月,6批次、近60人次深入探访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杨家村,了解了杨家村留守人员的生活现状,针对老人、妇女、儿童开展了安全知识教育、儿童防性侵、妇女生理健康知识等健康教育活动。

 

红十字里的青年力量 

参与《六访彝村》的志愿者大多数都是在昆高校的志愿者。在项目开展前期,服务队积极的将项目向在昆高校的公益社团推广,鼓励更多的高校红十字志愿者参与,为项目注入了青年的力量。

在往杨家村大弯小弯的公路上蛇行后,志愿者们踏入了这个淳朴、民族特色浓郁的山间村落。下车后,志愿者们挽起袖子,开始活动,进行挨家挨户的家访与问卷调查,在村落间张贴海宣传报,整理给村民发放的物资,通知更多的彝族村民来参与培训,张贴全家福的照片墙,结合自身专业开展安全使用农药、儿童口腔保健、急救常识等课程。一只插上梦想翅膀的舞蹈,拿到生活用品及益智玩具的笑颜,一张张乐开了花的全家福,村民们热情的招呼、竖起的大拇指无疑是对志愿者们最好的礼物。

 

承载爱与梦想的小小心愿 

“小小心愿”是云南省红十字微公益项目的核心品牌,其目的是给孩子送去温暖,送去关爱。《六访彝村》二访时,志愿者们收集了村里孩子的小小心愿,六访时,志愿者们则给孩子们带去了他们的“小小心愿”。有的心愿小到只是一颗棒棒糖,有的却最令人印象深刻,有一个很可爱的小女孩,她说她的妈妈一直很辛苦,常年外出打工来养活他们,所以她的心愿是能送给母亲一束康乃馨。为了实现这个小女孩的心愿,志愿者们跑了许多的花店。六访时,志愿者将康乃馨带到了村里才知道,小女孩的妈妈外出打工基本不回家,小女孩也只是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之后,小女孩将康乃馨分给了村里的妈妈们。

偏远山区的孩子,面对头顶广阔的天空,点缀夜空的星星总是有许多的幻想。为了实现孩子的“天文”梦,备灾救灾中心特邀云南省天文台副台长汪敏来到了杨家村,天文台的工作人员在村活动室的空地上架起了天文望远镜,在天文望远镜里,孩子们看到了太阳黑子、月球.....

 

热情淳朴的彝家人 

在村落间张贴海报,每每遇到的村民都会热情的叫我们的志愿者去家里休息。村落间一声声热情的招呼、一张张真诚的笑脸给志愿者带来了无限的温情。参与培训时,挤满的活动室无疑是对志愿者最大的鼓励。

第六访时,志愿者们正在准备表格和整理物资的时候,总有爷爷奶奶多次竖起大拇指,用听不太懂的方言说道:“你们干的好,以后常来,孩子们都很喜欢你们”。

在家访时,我们志愿者发现杨家村里有一户特别贫困的人家,家里的孩子本该在学校上学,却因患病而常年躺在床上,需要大笔的医药费治疗。在往期访问中,志愿者对这个孩子一直都特别关怀,并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六访时,服务队对来访人员进行爱心捐赠,许多老师和领导纷纷慷慨解囊伸出援之手,将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的践行和传播。

此次六访杨家村持续六个周末,活动期间进行了义诊,拍摄全家福,发放救助物资,并开展了红十字知识、儿童口腔保健、正确使用农药、儿童健康的生活习惯、女性生理健康知识、吸烟、酗酒相关知识等培训课程。经过六个周末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杨家村留守人员教育现状。

11月11日晚,在联欢晚会上,小孩子们表演了排练已久的《大梦想家》,表扬了优秀村民、优秀妇女、优秀儿童、优秀家庭、优秀志愿者,在彝家人欢乐的舞蹈里,年六访杨家村正式完结!

文稿:夏韵、邓天文

图片:邓天文

排版:孙元婕

审核:欧阳晓敏、周晓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