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记忆乡人乡音漫话沁阳方言词汇 [复制链接]

1#

古语讲: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广袤辽阔的国土上,人们因地而异,在各自的地理环境下生活着,历经岁月沧桑与历史沿革变迁,又逐渐衍生出了各地独具特色的民风、习俗和语系语言等,它们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生态体系,是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就来说一说家乡沁阳的方言词汇特色。

老沁阳城高空图

沁阳市,古称怀庆府、河内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隅,因故城位於沁水之阳而得名。从地理位置讲,沁阳地处晋豫要冲,京洛通途,曾一直是豫西北的*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古时怀庆府治所所在地。千百年来,先人们在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造就了极具本土色彩的方言组织体系。从全国方言分区来讲,隶属于北方共同语;若从地区性方言划分来讲,又隶属于河南方言片区。但因境域同山西省搭界,两地历来在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等方面交流甚密,特别是从明洪武朝至嘉靖朝,在历时将近两个世纪的跨度里,陆续又有山西洪洞、晋城区域等地移民迁入,致使沁阳语音受晋语影响很大,又隶属于晋东南方言小片。再因太行山和*河的天然阻隔,逐渐形成了有别于河南、山西话的怀庆地区方言。其区域包括沁阳、济源、孟县、温县、武陟、博爱等县大部地区。其语音特点是沉浊、质直。与北京语音相比,音系较为复杂,在音素、音节、声调和音节的结构形式较多,但无“子尾”轻声,舌尖前后音含混,是豫西北独特的一块入声方言区。

20世纪80年代,沁阳城区一角。

由于语音和词汇的差异,沁阳方言在境内又可分为城域、木楼(崇义)、柏香、紫陵、西(万)山(王庄)常(平)五个方言小片区,其主要特征分别是:西向镇及以西的紫陵小区,因受济源方言的影响,把人称代词“他”说成〔xa2り,把“车”读作[ts'ai。沁阳东北境的西山常小区,因受博爱县方言影响,将“头”称作“枯囊”,把“麦”叫作[m?),把“篮”说成“梁”。木楼(崇义)和柏香小区分别受有温、孟二县方言影响。以城为中心的城域小区,语音沉浊、质直,为沁阳方言代表。其中,同回族相邻或同居一村(街)的汉族,语言又多受回族语(音)腔影响,说话挑舌带轻音。

年,沁阳城区怀府路与县东街交叉口。

在历经千百年的历史融合、演变和再生过程中,地方的语言早已形成了固定的模块,深耕在当地人们的行为和意识当中。因作者资料所限,在语音构成、语法特征、语音标识等诸多与地方语系有关的资料不全,并未取得在考证考究等方面的突破,未能解释详细和全面,敬请各位读者包含,并给予批评指正。

沁阳方言词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