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消息全国百佳名单公布龙门上榜 [复制链接]

1#

喜讯!喜讯!

龙门被国家看上了!

这次,吸引全国目光,

太太太厉害了!

博罗县、龙门县、惠东县

实力上榜

“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榜单!

近日,《全国县域旅游研究报告》暨“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榜单公布了!广东共有10个县(市、区)上榜!其中,惠州占3个,入选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榜单。

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旅游发展潜力评价是对城市旅游业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包含旅游资源潜力、旅游市场潜力、旅游开发效益、社会经济支撑条件5个方面,共20个指标。得分靠前的个县即为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为什么是龙门县?

这里是龙门!

一座五百年古城,古韵非凡。

在这片土地上,

有山的青秀,有水的温婉,

更有洞的瑰丽,魅力四射!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技艺大笼糍(传统技艺)

大笼糍流传于龙江镇的客家地区,盛于明代初期,它是年糕的一种,是龙江镇当地村民春节时期用于祭祀或送礼的传统食品。

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这三天是龙江人做大笼糍的传统日子,主要材料是糯米粉,其做法简单,主要步骤有泡米、打粉、和粉、上锅蒸和风干,前前后后需要六、七天时间才能完成。

大笼糍体现着人们对过去一年丰硕劳动成果的喜悦,也寄托着人们对明年能取得更好收获的美好愿望。年2月,大笼糍传统技艺被列入惠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龙门年饼(传统技艺)

多年前的明代,龙门人就有除夕前打年饼的习俗。明末清初时,龙门年饼是龙门村民上山、出田、早出晚归时用于兑着冷水充饥保暖所用,也是龙门人除夕前一家人围坐在炉火旁,一起打年饼的传统习俗。春节期间,人们常以年饼款待宾客和作为手信送给亲戚朋友,也是出嫁女回娘家拜年的吉祥食品。

打年饼,过大年,至今仍很盛行。龙门年饼以优质冬米、精选花生为主要原料,盐、糖为佐料精制而成。皮薄馅多,爽脆可口,咸淡适中,清香宜人。

年2月,龙门年饼传统技艺被列入惠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西溪笋(传统技艺)

西溪鹿庵笋栽培历史悠久,相传多年前,明朝弘治年间开始种植竹笋,并将母竹上长出的幼嫩竹笋煮熟鲜食或加工笋干食用,因其产于龙潭与龙华两镇交界的西溪,而以西溪鹿庵村的甜笋品质上乘,尤其著名,列为上等名菜,故称西溪鹿庵笋。

年8月,西溪笋传统技艺被列入龙门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艾糍(传统技艺)

龙门人清明吃艾糍源于清代中期,每逢清明节龙门县各乡镇家家户户,特别是农村都有做艾糍的习俗。民间清明又称“*节”,艾草有辟邪的作用,清明做艾糍也是用来拜祭先人的一种方式。另一种民间流传下来的说法是,清明吃艾糍可以防风防雨,意为在田间劳作不怕风吹雨淋,所以一直流传至今。

年8月,艾糍传统技艺被列入龙门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长滩粉(传统技艺)

龙门县长滩粉流传于龙华镇沙迳长滩村,至今已有多年历史。长滩粉采用优质冬米经过传统工艺加工而成,无任何添加剂,爽滑可口,韧度适中,易熟不易糊,蒸、煮、炒皆可。

年12月,长滩粉传统技艺被列入龙门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龙门地道美食

龙门胡须鸡

三*胡须鸡产于广东惠州市龙门县。拥有悠久的养殖历史,是广东三大名鸡之一。又称为“*胡鸡”、“草头鸡”、“蛇头鸡”,三*胡须鸡(即*毛、*脚、*嘴,一小胡须)。胡须鸡具有胸宽、身横、脚短和“*毛、*脚、*嘴、下颌有一撮胡须”的“三*一胡”的特征。它与其它三*鸡比较,肉厚雪白,胸尾油多,嫩滑不腻,皮脆适口,味道鲜美。无论用什么方法烹调,都能保持其鲜美的原味。具有胸宽、身圆、脚矮、脚细、肉厚、肥而嫩滑、尾油足而不腻,骨软而色、香、味、美俱全等特点。

南昆山观音菜

南昆山观音菜也可以叫做红背菜,石韭菜。是属于一种菊科植物,比较喜欢生长在潮湿阴暗的地方,是南昆山所独有的蔬菜。

观音菜外型似兰花叶,碧绿而无污染,入口先感有韭菜味,再嚼依次会感有大蒜、大葱、微苦、甘甜的味道,具有清湿排瘀的功效。属于药膳同用植物,既可入药,又是一种很好的营养保健品。

龙门年桔

龙门年桔,广东省龙门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龙门年桔桔果大形美、果皮光滑、色泽金*、果肉清爽、汁多化渣。龙门县独特的气候,肥沃的土壤,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出无污染,无农药残留的"龙门年桔"以其橙红的鲜艳色,光滑的果皮,适中的甜酸度、适时的成熟期是在春节期间。

7年11月21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龙门年桔”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百度百科》龙门的风景旅游区

这块平方公里的热土,富集得天独厚的旅游自然资源,全县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76.6%,生态怡人,空气质量全国领先,被喻为人间桃源。

龙门温泉旅游度假区

龙门温泉旅游度假区占地50万平方米,建有亚洲最大的温泉康乐中心,有“亚洲第一泉”之称。度假区设有露天温泉泡浴、温泉水上文化乐园(水国迷城)、别墅旅馆、风味餐饮、商务会议、理疗保健、休闲娱乐、郊野闲情等服务项目。龙门温泉距广州公里,距深圳公里,距东莞公里,距惠州市区90公里,距龙门县城1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极为方便。

西林河(增江)

龙门县人民*府所在地为龙城街道,西林河(即增江)自西向东从城区中心流过。建于年的水西塔位于东南粉塔山上,登上此塔可俯瞰县城全貌。

塔山公园(分塔山森林公园)

分塔山森林公园位于龙门县城东南部,与相连的几座小山峰形成一条小山脉,山地面积约0亩,被誉为“龙门县城之肺”。

香溪堡旅游区

香溪堡旅游区位于增江河上游—龙门县龙华镇沙迳。厚重、浓郁的古堡风情,独具岭南文化建筑艺术遗风的“古码头”、“五宅古围”、“正街”、“廖氏宗祠”等古建筑群。

天堂湖

天堂湖位于龙门县城西北部,距离县城12公里。天堂山水库面积达10多平方公里,水质洁净。白鹤潭、古榕、白马瀑布和天堂湖都是天堂山上独有的景致。

南昆山

南昆山位于惠州市龙门县西南部,总面积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多米。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昆山生态旅游区)。

桂峰山

桂峰山位于龙门县西北部桂峰山东麓,海拔米,有多种植物和多种动物。山、水、奇石、瀑布、植物构成了地派桂峰山风光。

龙门蓝田瑶乡

蓝田瑶族乡是惠州中只有少数民族聚居地,位于龙门县城以北15公里,总面积为平方公里,人口近万人,其中瑶族约占88%。“舞火狗”源自当地瑶族传统的民间习俗。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瑶胞的团圆节上举行“舞火狗”活动。

龙门功武村古建筑群

功武村古建筑群位于惠州市龙门县辖下的龙华镇,毗邻增城,建村于明朝洪武元年(年)。龙门廖氏来自江西,乃广东廖氏之始。这一贯廖氏世代为官,其中四世祖廖金凤于南宋开庆元年(年)考上进士,初为增城县令,后从戎,官至太尉。因廖氏曾连续三代功在于武,故起村名为“功武”。功武村地势周边高,中部低,据说此属“五水归源”之格局,先人相信该格局含聚财之意。周围三山似笔架,龙关蜿蜒不断,增江、香溪河绕村而过,呈鱼跃龙门之势。村落布局点线相接,次序营建。2年7月17日,功武村古建筑群被列为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功武村古建筑群包括五宅第、古码头、正街、廖氏宗祠等。2年7月17日,功武村古建筑群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龙华水坑文笔塔

水坑文笔塔,又称文明阁,文昌阁,位于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水坑村委会水坑村民小组。根据《龙门县文物志》记载,文笔塔建于清乾隆元年(年),嘉庆年间村民集资重修。塔坐西北向东南,高18.5米,平面呈六角形,每边边长为2.3米,占地面积约14平方米。首层塔门上阴刻“文明阁”纂体字的红砂岩匾额。窗口镇镂空几何图案的绿陶件,各层檐口铺饰绿琉璃瓦当,滴水,檐下塑饰0.4米高的红底白色的卷云,博古图案。瓦面之上塔顶置宝瓶状塔刹。塔内设木楼梯、木扶手,可上顶层。年6月23日,水坑文笔塔被列入第一批龙门县文物保护单位。

龙门的发展

这里正齐心协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明珠”,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龙门样本”。

这里区位优势突显,

交通网络通畅便捷。

相继建成广河高速、大广高速、武深高速。

正在推进建设汕湛、惠龙、韶惠等多条高速。

境内联网高速贯通全县,

实现1.5小时生活圈内覆盖港澳和珠三角大中城市。

1小时可达深圳,

1.5小时可达广州。

这里是36万人乐居的平安吉祥福地,

“鲤鱼跃龙门”的美好传说深入人心。

目前

龙门正蓬勃发展,正展翅腾飞

让我们一起为广东点赞吧!

来源:广东旅游、爱龙门新媒体、百度百科、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