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最好是哪家 http://www.xftobacco.com/index.html杜甫在刚经历了两年多闲适安定的草堂生活之后,因为送严武入朝至绵州,恰逢蜀中大乱而不得归,自此,开始了将近两年的漂泊。期间,杜甫居无定所,因而这时期的交游就与初居草堂时期有明显不同。交游的对象基本是当地或者往来的官员,以应酬饮宴、相从游览、送别等为主要交往方式。在《去蜀》中,“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杜甫道出了在蜀时期的主要行踪,这一年杜甫并不是一直待在梓州。杜甫分别是在宝应元年秋至广德元年春、广德元年初夏至重阳、广德元年冬末,这三个时间段在梓州停留,加起来的确是在一年左右。半年多在梓州的生活,杜甫走过了许多地方,期间还把家人从成都接来。杜甫的生活主要依赖于在梓州结交的朋友:频频行走漂泊,也使杜甫结识了许多当地和过往的官员,按照交往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两类:
一、在当地交往的朋友,与他们交往时,杜甫的心情大都是愉快的,或是新朋,或是旧友,都给漂泊中的杜甫带来了莫大的安慰,这类朋友有:高适、玄武禅师、严武、李璃、严二别驾、文公、李四丈、王抡、姚通泉、郝使君、岑参、范季明、贾至、李梓州、王阑川、苏遂州、李果州、严遂州、严蓬州、严震、严确等21人:二、在梓州送别的朋友,异乡漂泊时再送别朋友,常常使心情郁闷的杜甫再加一层愁绪,这类朋友有:崔都水翁、李判官、武判宫、韦班、魏十八、路六、何侍御、王少尹、辛异之等9人。玄武禅师,市玄武县寺庙中的一位禅师。杜甫自绵州来梓州的途中,上山游玩,与玄武禅师交谈过后,感于玄武禅师的高超脱俗而在其屋壁上作诗,“锡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可见杜甫对其的推崇。
李璃,睿宗之孙,让皇帝李宪之子,《新唐书》载“璃早有材望,伟仪观。始封陇西郡公。从帝幸蜀,至河池,封汉中王,山南西道防御使。肃宗诏收群臣马助战,璃与魏少游等持不可。帝怒,贬蓬州长史。”天宝十三载时,杜甫就有《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微士》,可见杜甫早年便与李璃相从甚密。杜甫在绵州,得知旧友在梓州,便欲往投,作《戏题寄上汉中王三首》:西汉亲王子,成都老客星。百年双白鬓,一别五秋萤。忍断杯中物,抵看座右铭?不能随皂盖,自醉遥浮萍。策杖时能出,王门异昔游。已知哇不起,未许醉相留。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终思一酷酌,J争扫雁也头。群盗无归路,表颜会远方。尚怜诗警策,犹记酒颠狂?鲁卫弥尊重,徐陈咯丧亡。空馀枚支在,应念早升堂。
第一首诗是追忆离别,第二首叙旧,第三首说将要拜访李璃,这几篇戏题次序分明,也把二人愉快友好、可互相调侃的情谊表现出来。杜甫到梓州后,初时依李璃,后来李璃归蓬州,杜甫为其送行,“浮客转危坐,归舟应独行。关山同一照,乌鹊自多惊”,杜甫对李璃的惜别不舍可以从中得见。广德元年秋,杜甫在梓州刺史章彝的宴会上得见李璃,几人共韵赋诗,杜甫在诗中把受汉武帝尊重的淮南王刘安比作李璃,是对其的赞美。不久后,杜甫得知李璃姬妾产子,作诗庆贺,并为李璃被贬的处境感叹。大历元年,李璃两次给杜甫寄手札,杜甫均有诗作答,来感激李璃的恩德。大历五年,杜甫在《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的序文中称,"今海内忘形故人,独汉中王璃与昭州敬使君超先在,爱而不见,情见乎辞,…因寄王及敬弟”气杜甫时年己59岁,诗中对仅存故友之一的李璃的思念和悲叹,也是凝聚了杜甫对他一生的友谊。
严二别驾,宝应元年秋在梓州别驾任,与杜甫相善。杜甫在梓州时受到他的热情接待,“万里尽付形骸外,百年未见欢娱毕。神倾意豁真佳士,久客多忧今愈疾。高视乾坤又可愁,一躯交态同悠悠。垂老遇君未恨晚,似君须向古人求”飞杜甫对他的评价很高,且对他颇为感激。文公,梓州射洪县僧人,“今四川省射洪县金华镇(旧县治所〉西南隅山坡上有上方寺遗址。寺址背山面邑,处高临下,与‘俯视万家邑’诗境颇合,囊时杜甫渴文公上方或即此处,此说有理。杜甫在宝应元年秋曾去拜渴文公,“愿闻第一义,回向心地初”,为文公的佛理精通折服,从而生发出学习佛理的念头。
李四文,很可能是梓州射洪县令,不当是平民,宝应元年秋,杜甫在射洪与他一见如故,“人生意气豁,不在相逢早。”·志士怀感伤,心胸己倾倒”(《奉赠射洪李四丈》〉,杜甫对李四丈倾诉心事,以及走投无路的悲苦,李四丈相当理解杜甫,并为之感伤,甚至也可能会对杜甫有所资助。
姚通泉,即通泉县令姚某,宝应元年在任。十一月,杜甫陪王抡登上东山,在山顶宴请姚县令,从下午饮宴到晚上携酒泛江,可谓尽兴。杜甫作诗,对姚通泉的政绩极尽赞赏,“姚公美政谁与侍?不减昔时陈太丘”气杜甫通过好友王抡与姚县令结识,自然关系也当不错。郝使君,宝应元年冬,在梓州刺史任,屡次邀请杜甫饮宴,席间有王、赵二妓作陪,“使君意气凌青霄,忆昨欢娱常见招。”广德元年春,居通泉,杜甫春日无聊,便戏作一诗寄给郝使君,“通泉百里近梓州,请公一来开我愁”,杜甫有些怀念与郝使君相会宴饮的欢乐日子,可见二人关系当很融洽,才能如此让杜甫怀念,并与之玩笑。
李梓州,广德元年春在梓州刺史任,据徐希平考证,此李梓州与王维《送梓州李使君》当非一人,李梓州应为李季真。"唐梓州此时李姓者三,即李崇敬、李谦、李季真。其中后二人为开元九年()王峻之后任。李谦为高宗之曾孙,李季真为高祖弟蜀王湛之五世孙,其本分与李谦同,而年龄晚于之,或在宝应年间任梓州。杜诗则指蜀王裔李季真”飞宝应元年夏,杜甫在绵扑送李梓州上任,为李季真任刺史而高兴,又托他走到射洪的时候,替他悼念陈子昂,可见二人交往己比较频繁。广德元年春在梓州,杜甫陪同李季真等四州刺史同登惠义寺,颇有感触:又多次陪李季真泛舟江上,在稍后送何待御时,亦是在李季真的舟上进行宴会。"翠眉萦度曲,云鬓俨成行。使君自有妇,莫学野鸳鸯”,杜甫基于好友的责任感,对李季真如此爱用女乐进行规劝,这正说明了李季真的平易近人和两人感情的深厚。
苏遂州、李果州,二人在广德元年春分别在遂州、果州任刺史,杜甫陪同二人等四州刺史一起登览梓州惠义寺。"谁能解金印,潇洒共安禅?”杜甫发出此问,对他们进行善意的调侃,且与二人也应只有这一次会面,因此感情也比较一般。严遂州、严蓬州兄弟,梓州盐亭人,严震之从兄,当是己卸任的遂州、蓬州刺史: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世为田家,以财雄于乡里。至德、乾元己后,震屡出家财以助边军,授州长史、王府咨议参军。贞元十五年六月卒”:严珊,“震之宗人也。元和四年三月卒”飞广德元年春,杜甫在梓州盐亭,因四严皆是盐亭人,而作诗寄给四人,“全蜀多名士,严家聚德星。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气杜甫对严家名士众多的情形大加赞赏,但此后不见有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