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山乡看共富,一线新闻会走进桐庐合村生 [复制链接]

1#
能治好白癜风的医院在哪 http://www.zherpaint.com/m/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何晟通讯员卢飞燕皮云蔚

复古,国风,经典,新潮——桐庐合村绣花鞋,是省级遗的瑰宝,更是盛唐技艺的传承。作为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它起源于唐朝宝应年间,新娘出嫁将绣鞋作嫁妆的习俗流传至今。

只是,一直以来,合村布鞋都以传统的家庭作坊方式经营,小而散的经营模式缺少市场竞争力。但在两年前,合村通过政府组织服务、乡贤投资引智、群众响应参与的模式创立了“合和布鞋厂”。由乡贤牵线投资,以省级乡村电商平台网上农博为主导,实现“线上+线下”的销售推广方式,带动村民、非遗传承人、村集体等多个参股主体受益。

如今,集合村绣花鞋设计、研发、培训、生产、销售、展示、体验研学为一体的文化产业链初露端倪,探索出一条山乡群众的增收新出路,为推动山区乡镇共同富裕注入了新活力。

合村绣花鞋的重生之路,是合村乡乃至桐庐全县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奔跑不息的缩影。5月24日,桐庐“一线新闻会”开进合村乡生仙里景区,来自新华社、经济日报等10余家中央和省市媒体的记者们,实地感受了一场共同富裕在山区乡镇的生动实践。

合村乡位于桐庐西北,与临安湍口、淳安临岐交界,有“鸡鸣三县”之称,唐宝应元年为昭德县城所在。这里环境宜人,生态优美,夏有漂流,冬有滑雪,境内还有省级猕猴保护区,是避暑探幽、休闲度假的佳地。近年来,合村乡坚持“两山”发展理念,坚定全域旅游发展路径,精准定位“运动休闲”发展主题,突出“扮美、育强、激活”三个关键词,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山乡共富路径。

从青创工坊,到昭德水街、和合布鞋展示馆……一路走来,清新的空气、满眼的青翠令人沉醉,一个个成功的案例令人赞叹。

去年4月,90后返乡创业青年翁永浩回到后溪村,将一处废弃厂房改造成“青创工坊”,把合村传统菜式“端锅菜”开发成端锅宴,并发展出“看竹马戏品青梅酒”等体验式文旅消费项目,成为生仙里网红打卡点。年,青创工坊二期又建成农产品透明工厂及新零售体验中心,进行统一品牌化,并铺设电商平台,通过“农商+电商”,吸引游客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真正解决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难题,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增收。

近年来,桐庐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奔跑不息。在座谈会上,桐庐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广旅体局等部门及桐庐14个乡镇街道相关负责人与媒体记者们面对面交流,分享共富经验,畅谈共富愿景——

县级层面,桐庐提出“七个县域标杆”具体目标,成立“领导小组+七大专班”工作体系,设立社会建设委员会,构建闭环推进、迭代提升、社会协同等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以文赋旅促发展,借势春晚《忆江南》,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撬动网红爆点,打响“忆江南·富春山居游”文旅IP,五一假期接待游客40万人次;

县农业农村局与农商银行合作,助力“百姓米”销售;与新华三公司合作,打通农产品“最后一公里”;与艺福堂茶业合作,带动茶叶旺销;

城南街道仁智馒头,已打入杭州多家农贸市场,并成为上海各大超市的抢手货,小馒头铺出了共富路;

新合乡的索面非遗工坊,以工厂+6间非遗工作室并辐射众多家庭作坊的1+6+N模式,提高产品附加值并降低原料和销售成本,预计全年产值可达万元,真正实现“一根面的共富路”;

……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让媒体专家们感叹,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桐庐,正是人们心中共同富裕的新图景,更是民生幸福的最佳体现。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