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公元前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公元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公元前年,燕易王称王。公元前年,燕王喜联合赵代王嘉抵抗秦*,战败后,率公室卫*逃辽东。公元前年,秦王嬴*派王贲率*进攻辽东,俘获燕王喜,燕国灭亡。
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在战国七雄中,燕国的历史堪称悠久。因此,如同秦国、楚国、齐国、魏国、赵国等国号继续被使用一样,燕国灭亡后,历史上也有不少同名的国家和割据势力。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这些燕国。
一、燕国(公孙渊)
景初元年(年),公孙渊在击败前来讨伐的毌丘俭等人后,选择背叛曹魏。于是,公孙渊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并置百官有司。到了这个时候,燕国俨然和曹魏、东吴、蜀汉并驾齐驱了。但是,景初二年(年),魏明帝曹叡遣太尉司马懿率*四万进讨辽东,公孙渊抵御失利,与其子为魏*所斩。因为燕国的存在时间太短了,这导致其没能改变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格局。
二、前燕
前燕(年~年),十六国时期鲜卑族贵族首领慕容皝所建立的国家,国号为“燕”。前燕以所在地为战国时燕国旧地,故国号为燕。全盛时期,前燕的疆域包括冀州、兖州、青州、并州、豫州、徐州、幽州等部分,这显然超过了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
不过,前燕的存在相对较短,建熙十一年(年)十一月,前秦灭亡燕国。因此,前燕历三世两主,共十九年。从慕容皝称王算起是三十四年。
三、后燕
后燕(年~年)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诸燕之一,建立者为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定都中山,后迁往龙城,全盛时有今河北、山东及辽宁、山西、河南大部分地区。公元年,慕容垂在荥阳自称燕王,建立后燕。初期后燕实力强盛,曾打退东晋、击败前秦、攻灭西燕,一度成为当时北方最强大的势力,但是,后燕在年的参合陂之战中惨败于北魏拓跋珪,
公元年六月,北魏攻下后燕都城中山。自此后燕被一分为二,一蹶不振。后燕迁都到龙城,此时的后燕内乱不断,最终在年被北燕高云所取代。后燕历七位君主,共二十四年。
四、南燕
南燕(年~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氏诸燕之一,由慕容德所建,公元年建都滑台。疆域范围包括今山东及江苏的一部分,国号为燕,先后定都滑台、广固。公元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公元年二月广固失陷,南燕亡。历二帝,国祚十二年。
五、北燕
北燕(年~年)是十六国时期慕容云、冯跋建立的国家。公元年,冯跋发动兵变灭后燕,拥立后燕惠愍帝慕容宝的养子,高句丽人高云(慕容云)为帝,定都龙城,仍沿用燕国号,史称“北燕”。
年,慕容云被部下离班、桃仁所杀,谥号惠懿帝。冯跋平定兵变后即位于昌黎龙城。据有今辽宁省西南部和河北省东北部。公元年,北燕被北魏所灭。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北燕因其都龙城,又名*龙,因此南方的刘宋称其为*龙国。也有史书因其地处东北称其为东燕,但较为罕见。
六、西燕
西燕(年~年),十六国时期慕容泓继前燕亡国以后建立的*权,史家称其为西燕,属于慕容氏诸燕之一。西燕定都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县)。鼎盛时期,西燕有今山西﹑河南各一部分。因为西燕国祚过短(享国不足一纪)且国力不盛,崔鸿撰《十六国春秋》时未对该势力单独列出,故西燕不在十六国之内,所以经常被人们所忽略。
七、燕国(王须拔)
隋朝大业十一年(年),王须拔起义,部众发展到十余万人。王须拔自称漫天王,国号燕,史称王燕帝国或漫天帝国。其后,转战于河北、山西一带,曾攻克高阳(今河北高阳东)。大业十四年(年),王须拔在攻幽州(今北京)时,不幸身中流矢死亡。
八、燕国(高开道)
武德元年(年),高开道攻克北平,攻取渔阳,自称燕王,年号始兴(一作天成),建都渔阳(今天津蓟县),燕国遂立。武德三年(年),接受唐朝北平郡王封爵,任蔚州总管。次年,复自称燕王,起兵反唐。武德七年(年),其部将张金树反叛,高开道被迫自杀,燕国遂亡。
九、大燕
唐朝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公元年12月16日),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属下在范阳起兵,国号大燕。至德二年(年)正月,安庆绪联合中书侍郎严庄杀安禄山,自立为帝,年号载初。十月,战争形势不利,安庆绪退出洛阳,逃亡邺城。
乾元二年(年),史思明进兵解除邺城之围,杀死安庆绪,称大燕皇帝位,建都范阳(北京市),改元顺天。宝应元年(年),唐回联*攻破洛阳,逃往莫州(今河北任丘市),于林中自缢死,历时七年又两个月的安史之乱结束。
十、桀燕
桀燕国(-年),五代十国时期的一国,位于今北京和河北北部,都城幽州(今北京)。属于原燕王、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割据的势力范围,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割据时间为—年,刘守光称帝时间为—年,仅二年。
后梁乾化元年(年)八月,刘守光称帝,国号“大燕”,定都城为幽州,改元应天。后梁乾化三年(年)十一月,晋王李存勖拔幽州,刘守光出逃,不久被擒,至此,燕国灭亡。由于刘守光残暴不仁,因此燕国又被称为“桀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