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精短名诗赏析(11)纪弦《在地球上散步》
▓冯亦同
诗人纪弦百度百科图
在地球上散步
纪弦
在地球上散步,
独自踽踽地,
我扬起了我的黑手杖,
并把它沉重地点在
坚而冷的地壳上,
让那边栖息着的人们
可以听见一声微响,
因而感知了我的存在。
诗人纪弦(—),是台湾现代诗运动中的主将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创办《现代诗》季刊,组织现代诗社,对彼岸新诗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他提出过有名的现代派“六大信条”,其中“新诗乃是横的移植,而非纵的继承”,公开主张割断传统、“全盘西化”,因此多遭批评。七十年代诗人移居美国,年以百岁高龄终寿于加州。
纪弦自己写的诗,并不像他的诗观那样“极端”。他的笔下,不乏清新、洒脱之作,显示出诗人丰富的阅历和鲜明的个性。这首《在地球上散步》,刻画了诗人“扶杖独行”的散步者形象,以最平凡的日常行为,表现出超常的“空间自主意识”,竭力张扬“我的存在”,是一首内容和形式结合得不错的小诗。
全诗只有八句。第一句开门见山,诗人在地球上散步,貌似平常,其实出语惊人:散步者的脚下,是“地球”!读者似乎看到了一颗悬浮在宇宙间的蓝色星球上,高高顶着这位“独自踽踽”地散步的诗人。看,他“扬起了我的黑手杖,/并把它沉重地点在/坚而冷的地壳上”——好一个三分孤独、七分“自负”的独行客先生呀,他想干啥子呢?原来,他敲点“坚而冷的地壳”为的是:“让那边栖息着的人们/可以听见一声微响,/因而感知了我的存在。”好家伙,这位因孤独而多少有些烦闷的散步者,并未将“地壳”当成邻居家的门户敲一敲,进行呼朋唤友式的探访,而是仅仅要让那边的人们“可以听见一声微响,/因而感知了我的存在”,看来他的“真意”就是在申明“我的存在”上了:他要用一点动静、“一声微响”来表现自己,也可以说他以这根富有诗意的“魔杖”,对着“坚而冷的地壳”发表了一通既“沉重”又是“微响”的孤独者的“存在主义宣言”。
“存在主义”是战后西方流行的哲学思潮,对台湾乃至当代中国文学界都有一定的影响。纪弦的诗,并非“哲学讲义”,我们只须体会诗人那副“踽踽”独行的心境中,仍有顽强的“表现欲”、对自我价值作出虽然不免夸大,但亦有其积极意义的肯定,作为诗人、作为地球上“存在”着的生命,这样的歌唱,是独特而又有意趣的。
冯亦同近影
冯亦同,南京市作家协会顾问。年10月16日出生,江苏宝应县人。年毕业于江苏省扬州中学,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学生时代开始文学习作,年在新华日报发表处女诗作《在宇宙的大街上》,60年代初参加省作协诗歌组活动。年底调入南京市文联工作,年南京市作家协会成立,历任第一届作协副秘书长、秘书长、第二届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年2月第三届南京市作协代表大会上,被聘为南京市作协顾问。